热读: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快速发展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本篇文章2660字,读完约7分钟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题: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和快速发展坚定地维护风险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瘟疫是个大考试,金融业怎么回答?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支持经济社会恢复的迅速发展是有力的吗? 面对不良贷款的反弹压力,防范风险的堤坝牢固吗? 在又多又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改革开放的步伐一如既往吗? 比较这些热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新贷款超过12万亿元加速经济复苏
稳定公司就业,稳定经济基础是金融支持的重要环节。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复苏在增长,包括财政、税收、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在内,宏观政策的有力对冲必不可少,货币金融政策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郭树清说,今年以来,中国将降低三次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的再融资再折扣额,适时出台逐步延期还款的政策等,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复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42万亿元。 6月末,普惠型微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6.95%。 公司信用贷款同比增长13.8%,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4%,均高于贷款的平均增长率。
“资金重点投入到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 上半年增加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超过过去四年增量之和,贷款总量和结构大幅优化。 ”。 郭树清说。
除了信用支持,还在直接融资方面加大了力度。 上半年,银领域公司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 保险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 “这一增长幅度近年来已有,对优化金融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郭树清说。
现在,要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迅速发展,金融业需要更积极地行动,深入理解实体经济的诉求,提供精确的服务。
“下一步必须首先支持普惠型微型公司。 现在有2360多万家小型公司获得了银行贷款,这个水平在世界上数一数二,重要的是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 ”。 郭树清说。
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必须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平衡迅速发展。 “下半年继续推进公司债券的发行,银行保险机构越来越参加债券等资本市场。 公司可以通过直接融资得到长期的资金,得到廉价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是资本金,更有利于公司的成长。 ”郭树清说。
为了帮助公司渡过难关,目前银领域已经为6.12万亿元的公司到期贷款提供了融资支持。 对于疫情的持续影响,必须做好立即应对的准备。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研究了一些储备性政策,根据市场情况,如果再有问题,就使用这些储备性政策,加速经济复苏。 ”郭树清说。
金融业运行顺利,积极应对不良贷款反弹
金融支援实体经济必须以自身稳健的运行为前提。
郭树清说,目前中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总体可控,第一指标在合理区间。 “新冠引发肺炎疫情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比较而言,我国股票、债务、汇市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2.4%,资金支付能力雄厚。 不良贷款率为1.94%,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准备金率182.4%,资本充足率14.21%,风险抵消能力强。
郭树清还认为,现在的金融风险依然很容易高发,库存风险还没有得到彻底处理,不良资产的上升压力变大,资金方面在宽松的背景下市场混乱容易恢复等,如果不看潜在的风险依然很大的话,
“上半年,受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银领域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比去年同期上升。 现在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疫情依然有很大的不明确性,金融风险也有一定的时滞,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推迟暴露,预计将来不良贷款的上升压力会很大。 ”郭树清说。
他说对此要细心,提前计划,积极应对。 一是对实际资产进行质量分类。 敦促银行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法来判断贷款风险,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变化。 二是充分具备防范风险的“弹药”。 要求银行用多种方法补充资本,事前增加准备提取,提高对未来风险的抵抗力。 三是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在充分明确风险的基础上,研究逐步降低准备金率的监督管理要求,释放资源处置不良贷款。 四是严格控制增量风险。 促进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贷款“三查”,减少贷款损失。
“预计今年全年银行领域不良贷款的处分将为3.4万亿元,比去年的2.3万亿元更用力,明年的处分力将更大。 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有点问题明年就要到了。 郭树清说。
他说,受突然疫情的影响,本来经营良好的公司的销售就中断了,订单被压缩,不良贷款的反弹是必然的。 “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各方面的政策要结合起来合作,很多手段要支持公司。 那样的话,我们的经济大循环会更正常,更简单。 ”。
改革开放一如既往重视政策落地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途径。
郭树清表示,近两年来,银领域保险业先后有34条对外开放措施落地,如第一家外资控股公司的资产管理企业、第一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企业等获准设立,今年上半年友邦保险在内地设立第一家外资独资人寿保险企业
关于下一步的金融开放政策,郭树清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抓住已经宣布的政策的执行。 要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所有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合作,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完整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建设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
“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对外开放的大趋势。 疫情期间,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定居是很好的说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一如既往。 ”。 郭树清说。
深化改革是中国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课题的关键。 金融业也是如此。
郭树清说,将大力深化金融行业重要改革,包括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完善银行保险机构企业管理等。
“要以加快中小银行改革为突破口,提高金融机构系统的鲁棒性。 扩大风险处置和资本补充资金来源,加快资本补充,根据地产,对政策进行分类,深化改革和解决风险,结合完全管理。 ”。 郭树清说,在改革推进中,观察到维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的完整性,特别是整体稳定农信社或农商务县域法人的地位。
他说必须大力支持直接融资,促进融资结构的优化。 吸引信托、资产管理、保险企业等机构树立价值投资理念,进行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维持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 然后要掌握企业管理,调整优化的股权结构,完善现代金融公司的制度。
标题:热读: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快速发展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