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4-13阅读:

本篇文章905字,读完约2分钟

对国内许多项目、一些事项上的腐败,对外援助过程中的腐败问题鲜为人知,需要以黑洞的形式引起关注。

商务部通报说,中央第一巡逻组提出了援外项目廉政风险大等问题。 为此,商务部颁布《对外援助管理条例》,预防和管理廉政风险,设立干部监督所调查选民的使用者。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到2009年底,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到2562.9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支出无偿援助1062亿元。 商务部今年全年预计支出的257亿元中,对外援助支出预算达到211亿元,占其整体预算支出的82%,是商务部最大的支出项目。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具有多年历史的几个事项,占部门最大支出的项目。 在这样的长期以来,对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缺乏健全完整的制度机制,这不能说是反腐败的一大盲点。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事实上,对外援助项目的腐败问题,目前缺乏权威数据、公开数据,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将援外项目纳入监督管理的紧迫性。 据专家介绍,即使确认存在违反的问题,也大多选择内部通报处分,而不是向社会公开。 据相关人士透露,援外项目多与项目招投标、预算管理相关,国外监管比国内少见,不仅是招投标,援外公司资格审查、项目立项、预算管理环节违规操作、违规支出也很严重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这些情况表明腐败在不影响援助外形象的情况下在道德、风格上,自己凶恶丑恶。 缺乏监督管理和制约的行业,无论国内外都会成为引起腐败的温床。 反腐败没有圣域,没有死角。 只有把所有的行业都放在阳光下,才能有效地消除腐败的病毒。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防止腐败最有效的方法是收紧制度壁垒,建立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预防。 这次商务部制定的《对外援助管理方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多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 例如,计划安排立项的援助外项目在立项前必须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实施主体必须通过招标等竞争方法选定,不得以虚假、相互贯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实施援外项目。 这样可以在制度上比较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廉政风险。

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就像发生了很多腐败事件一样,不会因为制度的存在而消失。 援外项目腐败的预防和处罚,必须防止牛栏关闭猫的制度设计,实际上不断健全完整的制度,同时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刚性,使这条高压线真正带电。 这样,腐败不会有繁殖的暗角。

标题:热点:郭绵山:援外项目不能成反腐盲区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3/4841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