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我代表着中国法律人的国际形象
本篇文章3676字,读完约9分钟
张月姬,女,1944年出生。 1968年获得法国汉纳大学学士学位。 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乔治顿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条约法务部长、亚洲开发银行助理法律总顾问等职。
2007年11月27日,他被选为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第一位中国籍大法官,于去年10月卸任。
□法制网络记者张维
年10月26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7名法官中唯一的中国人张月姬在世贸组织总部所在地日内瓦发表了告别演说。 自2007年11月她成为中国第一位世贸组织最高裁决机构法官以来,已经近9年了,距正式宣誓就职已经8年多了。
这个上诉机构法官中唯一的女性,是至今为止唯一连续两次的女法官,创造传说的历史而写的。 在进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之前,她已经有很多“第一”。 是在世界银行担任法律顾问的第一位中国人、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的中国籍局长、在西非开发银行担任理事的第一位中国人、中国籍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理事和专家。 而且,当她的名字与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紧密结合时,她成为了中国认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的中国的窗口。
在过去八年的就业活动中,张月姬积累了宝贵的知识、经验和见识财富。 最近,《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她。
王冠上的明珠
记者: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处理机制是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你怎么评价那个?
张月姬:我认为世贸组织争端处理机制是世贸组织四大功能中最好的。 有些人叫王冠上的明珠,我想不是。 不仅得到了164名成员的信任,还得到了整个国际法学界的赞同。
记者:之所以认为这个机制比较成功是因为有那个理由吗?
张月娇:首先,这个机制是在所有成员不断完善wto计划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效率。
世贸组织争端处理最初是以协商为主导的形式,之后迅速发展成为现在的准司法形式。 特别是上诉机构的成立,可以说是程序完整性中“最大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世贸组织争端处理实践了“逆向通过”。 也就是说,除非冲突处理机构协商一致的决定通过专家小组的设立和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否则这些事项必须通过。 这将在专家小组的成立、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通过等重大问题上自动通过。
这个机制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安全可预测的处理规则。 另外,上诉机构可以保证裁决中wto复盖协议解释的一致性,达到迅速积极处理争议的目的。 根据DSU (关于WTO争端处理规则和程序的了解)第17条的规定,上诉机构的各法官任命一次为4年,可以连任,但最长为2次8年。 我做了两次。 dsu要求法官不属于任何政府,在案件中不与任何当事人对话,必须独立、公正地处理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关于履行世贸组织涵盖协议的争论。 七名法官必须有地理代表。 此外,世贸组织争端处理进程朝着更透明、简化、确定的方向不断完善,为当事人变得越来越方便。
记者:这个机制对国际法有贡献吗?
张月姬:是的,我减少了国际法的碎片。 世贸组织经过八次谈判,成员一共达成了六十多项多边贸易协议。 它不限于gatt中以前传来的国际货物贸易,农产品和纺织品贸易和贸易相关的国际投资也纳入wto法的范围,另外增加了服务贸易和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等行业。 因此,世贸组织争端处理机构范围非常广,涵盖了国际经济法的许多行业。 此外,世贸组织规则是强制性的、全面的协议,必须加入,所有条款都必须接受。 不接受就不参加。 各成员承诺本国不能保存与世贸组织规则不同的规定。
记者:这个机制的执行情况怎么样?
张月姬:总体来说不错。 世贸组织争端处理机构现在受理了526起案件,相当于贸易总协定50年来发生的事件的两倍。 这表明成员对这个机制是信任的,想积极参加。 除了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起诉人和被告人,小国诉诸大国胜诉的事件也很多。 如果是巴西轮胎事件,巴西赢得了欧盟。
派遣主义倾向
记者:世贸组织争端处理机制显然不完美。 关于注意,有那些弊端吗? 你的建议是什么?
张月姙:世贸组织争端处理机制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也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一,wto的决定体制虽然缓慢,但为了服从“全体同意”,wto164名成员决定一致通过。 多哈回合还有很多议题没有达成一致。 这不适合世贸组织多边体制迅速发展的诉求。
第二,世贸组织规则的个别条款还不清楚。 wto规则是成员国谈判的结果,有些令人混淆,需要在wto贸易部长会议上解释条约,但缺少这一部分。 至少在世贸组织的这八年里,我从没见过部长会议做出确定说明。
第三,出现了争端处理中的派遣主义倾向。 观察到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越来越长,提交的文件也越来越长。 这让读者感到困难,一眼看不出来。 关于这些,有必要尽快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限制提交文件的页数,要求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写一份短而有说服力的报告。 这更考验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法官的法律解释、推理、裁定以及秘书律师的文书能力。
第四,现在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案件多,压力大,人员不够。 根据规定,法官在4年内交换或重新雇佣,在新旧人的联系中法官的人数往往不到7人。 另外,律师队伍的流失也很多。 从所有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国家招募优秀律师,让他们安心工作,也是wto争端处理机制在运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冲突处理程序也需要改进。 比如听证会可以通过网络公开,参加者更容易理解这个事件,也有助于推进世贸组织的法律和实践,培养人才。 返回再审的手续也有问题。 上诉机构负责法律问题,专家小组负责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但是,上诉机构推翻专家小组的某些法律认定后完成法律分解并不容易。 因为当事人不同意或者专家小组认定的事实为了完成法律分解,只能做出没有结论的判决。 不能积极处理争论。
向世贸组织输送人才
记者:中国现在在世贸组织争端处理中的表现怎么样?
张月姬: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我目睹了中国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变成了重要成员。 中国入世15年来,积极参与多边体制建设和争议处理,从一开始就做第三者,然后做被告,现在做原告,在一点事件中成为胜诉者。 这可以说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体制负责,积极支持国际法治的精神。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培养了世贸组织专家吗?
张月姬:是的,但我们的人才资源还不够。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货物进出口国,是第二个为世贸组织出资的成员,但世贸组织只有11名职员。 部长不在。 这需要我们为世贸组织培养很多运输人才。 高水平综合素质强的wto人才的出现,不仅能维护中国的权益,还能为国际经济管理做出贡献。
记者:作为中国人,在世贸组织平台担任职务,你有什么感想?
张月姬:从一开始就接受任命,我知道使命是光荣的,责任重大,需要兢兢业业,全部精力去做。 我不仅是上诉机构的法官,更重要的是至今为止的定语:“中国第一”。 我代表中国法律人的国际形象。
作为中国法律家,我感到骄傲的是,我在世贸组织获得了工作,能够解决案件,被选为上诉机构的主席,作为首席法官进行了10件案件的审判。 感谢国家的支持和培养。 感谢各方面人的支持!
在办公室度过所有周末
□法制网络记者张维
作为中国第一位在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工作的大法官,卸任后的张月姬回国后致力于整理和传达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 做好世贸组织的推进事业,在她看来是责任所在。
她依然很忙,日内瓦八年多的工作已经有了习性整天忙碌着。 她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确实为上诉法官的案件付出了100%的精力。 “我会在办公室度过所有的周末。 ’就像她周围的同事们评价她一样,拼命敬业。
“从一开始就接受任命,我知道使命是光荣的,责任重大,需要兢兢业业,用所有的精力去做。 我不仅是上诉机构的法官,更重要的是至今为止的定语:“中国第一”。 我代表中国法律人的国际形象。 ”张月姬说。
8年多来,这个中国人得到了专业、独立、公正的广泛赞扬,能听取大家的意见,“代表着中国人的热情和职业精神”。
张月姬说,他只是履行了上诉机构法官的必要责任。 保证争议处理的公正,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上诉法院的法官必须诚实专业,有独立的见解。 “不管别人怎么说,不要像传声筒一样说,要依法独立客观地审查,遵守法官的道德标准和纪律,不要单方面联系,不要透露内部讨论事件的情况。 张月姬反复强调,这是职业法官的基本道德素质,要让他相信“你可以独立、公正、依法处理争论”。
张月姬和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他们可能在审理过程中和她讨论得非常激烈。 “辩论是为了避免法律的解释偏向某一方,经过辩论,往往是为了缩小分歧,达成协议。 ”。
这些法官们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法律经验也不同,在讨论案件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立场。 张月姬说,最初有对立和争论是正常的,但由于适用法一致,这些并不妨碍达成一致判决。 “大家都很谦虚,能听到彼此正确的意见”。
张月姬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回国后她的职业计划仍将继续为以前的教授工作,在清华大学和汕头大学教书,从事国际经济法和国际贸易投资争议处理的研究工作,将自己半个世纪的国际经济法、wto法学知识和在wto上诉机构的工作经验教给了年轻学生
标题:热点:我代表着中国法律人的国际形象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