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独家重磅!"数字货币"与走下神坛的区块链──专访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
本篇文章2147字,读完约5分钟
原创-01-26任晓
节前,中央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 春节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也正式挂牌。 这意味着世界上,中国中央银行将成为研究数字货币和实际应用的中央银行。
中国证券法(微信号: XHSZB ) 26日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长李伟,对区块链的适用场景、技术存在的风险、数字货币的适用与否等进行了解答。
中国证券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适合那些业务场景吗?
李伟:作为新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等方面还不成熟,目前主要适用于以下业务场景。
1
在非实时商业场景点对点互联网结构中,参与节点的数量多,地位对等,各节点具有交易计费权,共同提供服务,因此交易解决需要很高的计算资源和价值成本。
2
轻新闻的商业场景。 由于区块链技术使用了分布式存储模型,每个节点都必须记住完整的历史交易新闻,数据的冗馀备份量很大,存储容量消耗很大。
3
交易吞吐量小的商业场景。 区块链技术把区块作为存储事务单新闻的基本单元,各可靠的区块需要依赖于网络节点整体达到足够的计算量后再生成,区块的生成速度很慢
4
新闻灵敏度低的商业场景。 区块链互联网允许每个节点获取完整的历史数据副本,破译所有历史交易新闻,敏感新闻容易泄露,导致交易欺诈的风险。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优化,在其他业务场景中可能会有突破。
中国证券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有值得关注的风险吗?
李伟:从共识机制、互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存储模式等方面的固有特征来看,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需要关注以下风险点。
1
点对点互联网的安全稳定性风险.。 区块链技术使用点对点的互联网结构、消息广播机制,节点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互联网,容易受到路由欺诈、地址欺诈攻击
2
协议机制的交易回滚风险。 由于使用分布式存储模型,同一块可能到达不同的节点,不同节点的协议算法的版本很难一致,在达成交易协议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区块链的分支,导致交易回滚风险。
3
交易数据的新闻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不使用硬件加密措施,节点可以向区块添加自定义新闻,区块链中的历史新闻无法更改。 如果定制新闻包括病毒和特洛伊木马,它会自动传播到整个网络,以进行恶意攻击。
4
信用的技术背书风险区块链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解密算法、协议机制等,如果加密技术被解密或密钥被盗,则交易数据变得不可靠。
5
扩大应用程序安全漏洞的风险。 区块链技术具有可编程的可扩展性,如果载入区块链的扩展应用程序有后门或安全漏洞,则交易安全有很大风险。
中国证券法:如何防范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李伟:我建议比较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以下措施防止。
1
网络风险防范。 设立节点准入机制,采取认证措施保证节点的安全和可靠性,防止恶意节点构建虚假的互联网,频繁参与和退出带来的互联网稳定性风险。 使用专线连接、地址绑定等控制措施,防止节点路由欺骗、地址欺骗等风险。 改良扁平化的分布式互联网结构,不同节点分别承担交易记录、验证等功能。
2
数据风险防止节点广播消息时,通过只公开必要的交易验证新闻、限制交易数据的取得、新闻加密后广播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的风险。 建立完整的密钥管理系统,提高密钥和证书的安全性,防止因密钥被盗而发生交易欺诈的风险。
3
适用风险防范。 加强区块链可编程应用的代码质量管理,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检查,保证程序代码的健壮性。 采取频率限制、限额限制、关键接口限制等风控措施,防止程序脆弱性引起的交易风险。 建立异常交易风险解决方案,保证交易参与者的权益。
4
信用和协议风险防范。 优先选择可靠的密码技术,改进优化协议算法,减少资源浪费,设定安全可靠的协议达成条件,防止交易回滚风险。
中国证券法:区块链技术适用于数字货币吗?
李伟: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受到国内外金融领域的关注,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网络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数字货币涉及多种技术,包括分布式架构、加密技术、安全芯片、移动支付和可靠的计算。 区块链技术只是数字货币的可选实现技术之一。 将来是否应用于数字货币取决于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安全、业务解决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是否得到处理,取决于产学研相关人员在其技术体系、应用框架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为此,人民银行选择年在票据业务场景中建立区块链技术应用原型系统,积极组织各方面研究其技术成熟度和业务适合度,验证了其在金融领域规模应用的可行性。
中国证券法:目前国内一些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你觉得怎么样?
李伟:人民银行关注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直持科学、严格、开放的态度,多次规范与创新并重,积极可靠地推进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可以加快金融业务的创新,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价格,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业务和技术的结合度,增强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隐蔽性,也伴随着网络攻击、技术依赖等风险而产生。 因此,对于区块链技术,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实际进行技术研究,从实时性、吞吐量、资源利用率、敏感新闻保护等角度分解应用场景,加强技术风险防范,区块链技术
标题:热点:独家重磅!"数字货币"与走下神坛的区块链──专访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