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保持灵活适度 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滴灌”
本篇文章1099字,读完约3分钟
乔瑞庆
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络专栏作者朱莉庆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慎重致力于货币总量的扩大。 对于经济运行中的结构矛盾,必须使用越来越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确的滴灌”。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洪水泛滥,比较有效地发挥结构性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精确滴灌作用,确保新的融资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微型公司。
“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大水漫灌”有三个意思。 一是流动性充裕,满足经济健康运行的需要。 二是流动性合理,过多或过少都不行,不能产生资产泡沫,也不能提高实体经济融资价格。 三是货币政策是中性的,不打算通过“撒钱”刺激经济。
货币政策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慎重应对货币总量的扩大。 对于经济运行中的结构矛盾,必须使用越来越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确的滴灌”。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新冠对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场主体资金处理了“饥渴”的问题,信用投入稳步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22万亿元。 6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8099亿元。 6月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为213.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高出2.6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年同期水平。 整体看起来很宽松,其实不然。 货币总量增加,重视资金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微型公司和民营公司的支持力度,如新设普惠特微型公司的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结构特征明显。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表现,目的仍然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进入下半年,经济复苏加快,但市场主体依然需要及时有力的资金支持。 因此,不排除不重复的货币投入量可能很多。 特别是在内外不明确性依然很大、各种挑战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前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不具备大规模退出的条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仍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标。
8月17日,央行开展了7000亿元中期贷款便利操作和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95%和2.2%,与上次相同。 到目前为止的6月和7月流动性处于恢复状态,很多人认为货币政策很收紧。 这次货币超额投入说明中,难以相信货币政策的收紧。
很明显,年我国货币政策始终坚持“灵活适度”的方针,既不宽松也不收紧,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化、外部环境等因素适时调整。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综合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每一个精确的滴灌作用,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的精确指导,更高效地引导流动性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点行业,薄弱环节
标题:普法:保持灵活适度 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滴灌”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31/21406.html
上一篇:普法:期待车险改革“加量不加价”
下一篇:普法:村镇银行应做到“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