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青海全力绘就三江源壮美画卷
本篇文章103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西宁9月1日电(记者李亚光) 1日在北京世园会迎来了“青海日”系列活动。 通过播放生态风景照片、进行特别公演、定位主题,青海园将青海省近年来的生态保护成果展示给访问者的方方面面,一张迷你版三江源壮美画卷在北京世园会上逐渐展开。
9月1日,游客参观了北京世园会青海园。 新华社发(任超摄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过去,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生态一度严重退化,草场大幅萎缩,水体开始干涸。
玛多县扎陵湖乡牧民索保家井直观地展示了黄河源水资源的枯竭过程。 “20世纪80年代打井,4米就出水了。 1992年,我又挖了六米深见水。 1997年挖出了14米。 2003年,怎么挖也不出水了。 ”索保说。
为了抑制生态退化的趋势,截至2005年,中国累计投入180亿元以上恢复管理三江源的生态。 百万青海干部群众把保护生态视为主要使命,稳步推进“生态立省”战术。
全面停止三江源地区gdp审查,陆续关闭高污染高能产业,将全省90%左右的国土纳入工业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14年来,全国经济弱省青海省努力向生态大省强省转变。
广泛开展人工草补播、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沙漠化治理工程,严格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保护当地自然资源,整合国土、林业、环境保护、水利执法权,打好原来大小的自然保护区块分割
不怕风霜之苦和艰辛,但相信山川不背人。 现在,在40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大地上,出现了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变化。
最近,记者来到三江源地区实地调查。 在黄河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星海地区,草原上数不清的大湖在阳光下发出蓝光,昔日的枯草不再后退。
在澜沧江源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记者看到了看不到界限的密林,从峡谷延伸到山顶的未融雪处。
在位于长江源区的玉树州称号多县嘉塘草原,记者仅用两天时间就陆续看到了岩羊、藏原羚、大麋等1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 过去,由于生态系统退化,当地许多物种一次也找不到痕迹。
“这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自然景观真的很美。 从措辞可以看出,当地牧民保护生态的意识很高,为下游的碧水长流做出了很多努力。 ”。 四川游客告诉陈地记者。
在世园会青海园,即使来客在千里之外也有相似的感觉。 据记者采访,该园此次以生态保护为主线,综合展示了“三江之源”、“高原妖精——羚羊”等五大景观要素,高度浓缩了“大美青海”一系列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更多人对三江源地区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
+1
标题:热读:青海全力绘就三江源壮美画卷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