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江苏师大肺结核事情:病例咋发现 校方瞒报?
本篇文章3503字,读完约9分钟
病例是怎么发现的? 校方没有误报吗? 如何科学地预防和治疗?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肺结核事件调查
▲10月15日,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学生们正在上课。 本报记者郑生竹摄
最近,在江苏徐州的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独立学院),22名学生被诊断为肺结核,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22名病例为什么被发现一年多了? 校方误报预防和治疗没有辛苦吗? 疫情通报如何兼顾个人隐私和公众知情同意……关心这些舆论,新华每天的电信记者访问事件学校和属地的疾病管理、卫生保健等部门,恢复事件发生的开端。
据记者调查,此案折射出部分高校和基础疾病管理部门,缺乏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另外,还暴露了肺结核防治筛查诊断周期长、预防性服药依从性低等共性课题。
病例发现期为1年以上
最近一年多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陆续有22名学生被诊断为肺结核,43名学生胸部ct图像异常——10月14日,江苏师范大学发布了300多字的情况证明。
但是,这个证明书并没有消除外部的疑问。 据记者整理,读者关注的问题是病例的发现时间为什么长达一年以上。 第一次病例是怎么发现的?
“第一病例是由生源地疾病管理部门报告的”,徐州市贾汪区疾病管理中心副主任吴云侠在接受采访时于去年9月6日接到徐州市疾病管理中心的通知,当地高中文学院的学生是什么某某,暑假期间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肺结核
区疾病管理中心立即通知校方,对哪里某软件学院的2个班91名密切接触者,组织开展了最初的筛查,但没有筛查新病例。
在后续三轮大规模筛查中,陆续发现了新的病例。 在最后的筛查中,今年9月复学后,发现了43名学生ct图像的异常。
据吴云侠介绍,年末,学校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筛查,人数分别为1296人和3450人,共计发现了7例新病例。
今年1月到8月,由于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学校没有开学,但从生源地报告了11例病例。 9月1日秋天重新开课后,从生源地报告了3例病例,校方很快展开了第四次筛选。
这次的筛选范围涵盖了当时的所有在校学生、教职员,共计4868人,没有发现新的病例。
为了减少漏诊率,第四次筛查后,区疾病管理中心在160名前期检查中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和要点级的教师进行ct筛查,发现共计43名学生的胸部ct图像异常,需要进一步诊断。
此后,这43名学生被单独隔离提醒。 根据疾病管理专家的建议,四名学生被监护人接进家庭所在地的定点医院诊治,其余在徐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等待进一步诊断。
记者发表新闻时,确诊的22人中有7人治好了复学,剩下的15人休学在家治疗,情况良好。
15日傍晚,记者来到科文学院所在的潘安湖校园,访问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看到学生戴口罩,上课、吃饭等活动未见明显异常。 科文学院院长费春表示,目前学校教育秩序基本正常,没有停课计划。
学校正常上课,但很多学生很担心。 许多受访者说,病毒的清除、科普宣传比以前更频繁,但担心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疫情如何通报是个老问题
据记者调查,今年秋天开学以来,有学生在学校内论坛匿名发布新闻,质疑学校筛查不完全,检查不正确,疫情不通报。
“周围的同学看到这些消息很恐慌,有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有时联系媒体。 ”据不想命名的在校生说,学校要求对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保密,但在媒体关注之前,还没有正确的病例数。
费春表示,学校陆续收到当地疾病管理部门的病例报告,掌握了正确的病例数和患者状况,但根据相关规定,学校无权发放通报。 当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接受结核菌素试验的筛选和胸部x光检查时,只通知他们学校出现了肺结核的病例。
吴云侠介绍说,大部分传染病都不要求向社会公布,甲类或乙类传染病甲类的管理由政府部门公布,如新冠引起的肺炎。 其他例如乙型肝炎、水痘、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没有规定需要发表,但要求及时报告登记,开展预防管理。
江苏省疾病管理中心副主任陆伟说:“疫情如何通报是个老问题。” 基层和疫病发生机构可以发表吗? 什么时候发表? 在什么情况下发表? 有时找不到根据。
陆伟表示,根据传染病防治疗法等法律规定,现在各省卫生部门每月都按计划公布各种传染病的病例数,其中包括肺结核的病例数。
疫情通报程序难以掌握的背景是个人隐私、集体恐慌、知情同意等多种影响因素难以并存的现实。
“很多患者很害羞,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得了传染病。 》中华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卢祖洵表示,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和家属担心歧视和社会交流的孤立。
“肺结核的治疗时间很长,对学校的学生来说,疾病意味着休学隔离一两个学期,回到校园后,日常生活和社会也面临压力。 ”卢祖洵说。
陆伟认为肺结核是可以预防的常见病,毕竟是传染病,发表病例时考虑到有无合法合规,担心是否会引起心理恐慌,进而散布谣言。 “学校为了预防疫情,把所有具体病例的消息告诉学生,不排除其他同学会的心理负担,只要能辟谣,如何控制确实处于困境。 ”他说。
作为科文学院疫情预防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费春坦白说:“作为院长,我担心会引起恐慌,不能随便发表病例新闻,但学生有知情权,我们也很为难。”
校园肺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为世界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状况依然严峻,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约80万例,居甲乙类传染病第二位。
近年来,校园肺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陆伟说,与全国情况一样,从年到年,江苏省结核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学生的发病率在上升。
这次科文学院发生凝集性肺结核疫情,其发病率不仅明显高于总人群的发病率,而且高于同一人群的发病率。 相对于国家卫生委员会年公布的肺结核发病率指标,该校13个月发病率为22/4868,有7倍余地,比年江苏肺结核登记发病率高2.8倍。
“每年校园肺结核的流行,除了80%以上发生在高中和大学,人群密集度高,学习压力大以外,其他原因还不明确。 陆伟表示,医学界还没有定论,这部分学生肺结核的多发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首先,可能原因是学生自我免疫的优势。 现在结核的发病有两个高峰年龄段:第一个年龄段从15岁到22岁,15、16岁的发病率上升,17、18岁后开始下降,到了22岁后有稳定的趋势。 第二个年龄段是55岁以后,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其次,可能会导致暴露机会的增加。 陆伟说:“小学生和中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很小,首先在学校和家庭。” 高中生,特别是大学生接触面广,暴露的机会增加,“一到大学就接触来自五湖的同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
另外,可能是疫苗保护的失效期引起的。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365天内接种卡介苗,可以比较有效地预防儿童结核病。 最近的研究表明,疫苗保护的时效可达15年。 这意味着16岁后失去了疫苗的保护作用,16岁是上高中的年龄。
这次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高发病率也反映了结核病防治筛查诊断周期长、预防服药率依从性低等共性问题。
徐州市贾汪区卫健委员工李荣兰介绍说,结核病隐匿性强,难以发现,目前的检查手段有限,不具备快速诊断技术。 例如,检查精度高的痰培养方法需要4~8周,但常用的筛选方法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检测强阳性。 不一定意味着发病,也不排除阴性也不发病。
吴云侠说:“学生和家长担心预防药有副作用,预防药的依从性不高,这也增加了疾病、感染风险。” 如果不服用预防药的话,结核菌素试验中检测出强阳性的人约10%有发病风险。
“担心很多学生有幸运的心理,有副作用,不服用预防药也是校园肺结核防治的一大难点。 ”吴云侠告诉记者。
受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的影响,需要定期重新审视的学生没有马上重新审视,这是这次诊断病例较多的一大原因。 据陆伟介绍,今年2月,当地疾病管理部门通知学校,在3月份之前的筛选检查中组织重新审视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的学生,但学校上半年没有重新开课,直到秋天开学为止无法开展这项工作。
这次也是发生凝集性疫情后,基础疾病管理部门和高中的应对能力很短。
吴云侠、李荣兰等人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有必要根据要求开展肺结核疫情的预防控制,加强强阳性学生的预防性服药监测和服从,建立早检制度,对因病请假的学生进行病因跟踪。 发表疫情通告时,应该尽量详细准确,减少在校学生的疑问。 只有弄清楚事实的真相,才能对谣言误解舆论的负面影响。
陆伟说,有必要进一步确定疫情通报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方法。 国家建议下次修改传染病防治疗法,在发表实施方法之前,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充分研究疫情通报的时间节点、复制范围。 在平衡个人隐私、社会恐慌、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发表操作性强的细则和指导。 (记者郑生竹)
标题:热读:江苏师大肺结核事情:病例咋发现 校方瞒报?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