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4-10阅读:

本篇文章2500字,读完约6分钟

设立卓越班,开设民族法学等特色课程,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法治人才,开展法学+南亚东南亚非普通话双学位教育,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结合学校学科特点,立足西部,云南省边远少数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人物名片:

孙仲玲,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兼任云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法学会澜湄合作法研究会会长。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仲玲

□本公司记者汤瑜

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在西部基础法律人才培养、教育创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绩。 前几天,民主法制社的记者就此采访了本院院长孙仲玲。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设立卓越班

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

2012年,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入选全国第一个优秀法律人才西部基础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为此,我院制定了《西部基础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严格组织实施。 孙仲玲说,该校西部基础卓越的法律人才培养建立了专业卓越的班级模式,单独培养,鼓励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卓越。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孙仲玲说,本院卓越班的学生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二学期选拔,二年级、一学期组成卓越班,每次30人左右,实行3+1学制:进行三年本科阶段的学校学习和一年本科阶段的校外实习实践学习,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我院在保证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教育的前提下,要求学生适应西部基层政法机关和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优势和需要,多参加学校以课程或研讨会形式增设的相关教学文案的学习,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我院形成理论领导和校外实务领导共同出力的两领导制,共同完成卓越班学生的培养任务。

在奖助体系建设中,我院在奖学金分配中优先考虑卓越班学生,设立专业卓越的法律人才补助金,帮助卓越班贫困学生。

开设民族法学等

特色课程模块

结合学校学科特点,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设置方面,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开设了民族法学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学社会学民族地区纠纷处理机构概论民俗学等特色课程模块。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充分利用民族法学的理论和知识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稳定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孙仲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寒暑假,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调查,编写反映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和实例解体报告,为毕业后在民族地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孙仲玲致力于为少数民族服务是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学业宗旨,我院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西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信念执着,道德优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在实践 教育基地建设方面,我院近年来建立了与大学实务部门的共同培养机制,加强了与司法实务部门的共同培养人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云南第二女子刑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定向培养

少数民族双语法治人才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作为云南省政法系统的少数民族双语法治人才培养单位,多年来一直坚持班级招录和人才培养。 根据省政法委公布的招聘计划,我校从2009年9月开始,从参加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考生中招募了相当于景的519名考生,包括泰丹、瓦、拉夫、阿昌、德昂、普米、布朗、基诺等24个少数民族。 其中,法院系统144人(与县级人民法院56个、8个民族自治州管辖的29个县、其他市管辖的20个民族自治县有关),检察系统76人,司法行政系统299人(与71个县、乡有关)。 截至2007年7月,我们按照培养协议顺利完成了人才培养计划。 孙仲玲说。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而且,我院重视与政法系统合作培养少数民族法治人才。 孙仲玲说,我院曾多次组织召开用人单位参加的定向班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研讨会,在论证和讨论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体现了法治人才培养的通常规则和法学教育的主流,充分体现了定向法治人才的民族性、地方性、实战性优势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孙仲玲说,这所学校定向班的招聘和人才培养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满意度高的民心工程,对处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治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云南电视台以大山深的法官少数民族双语法官班的专题报道为主题,深入报道了我院定向人才培养事业,得到了许多社会的好评。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另外,与云南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法官不足的情况相比,我院专门设立民族预科班,培养同时懂民族语言和中文的人才,培养适应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法治人才。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现在,本院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不仅有双语法官,也有多语言法官。 孙仲玲说,像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人民法院的刘文真一样,他懂瑶族、苗族及部分哈尼族语言。 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的施金平理解彝族、白族的语言,现在被任命为陪审员。 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愚法庭的李先勇,除了哈尼族的话外,还有傣族的话,年被任命为磨愚法庭的负责人。 此外,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人民法院吴兴香、金祖仙、怒江傣族自治州福贡县人民法院的桑丽丽,都被任命为陪审员。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孙仲玲说,我院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双语少数民族法治人才培养事业,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法治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 与最高人民法院和云南省政法部门合作,推进双语法官在职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事业的深入开展。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共同育人模式

目前,我院计划在与政法部门合作建立少数民族双语法治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设立律师学院,继续推进和深化领域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模式的改革。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最近,我院设立了真元法学奖学金、组织师生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开设法律讲座、参与社区矫正等活动,创新了与领域的共同育人模式。

孙仲玲表示,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除了从事少数民族双语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外,目前还开展法学+南亚东南亚非普通话双学位教育,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涉外法治人才。 并建立和完善质量判断和保障体系,继续探索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孙仲玲说,我院现有双语法治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律师学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经验,初步形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所需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 今后他们也会在教育教育改革、深化学分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改善。

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标题:热点:培养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人才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0/47438.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