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检察监督:是防不胜防还是力不从心?

热点:检察监督:是防不胜防还是力不从心?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3-31阅读:

本篇文章3483字,读完约9分钟

年11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定,在该院11年前取消了对伊利集团原理事长、现黑龙江红星集团理事长郑俊怀的2次减刑,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由于当事人郑俊怀的特殊身份及其前后工作的两家企业的影响很大,关于减刑、假释、临时监狱外执行的敏感话题再次浮出水面。 [/BR/] [/H// H/]迄今为止,关于罪犯的减刑、假释,各地在法律之外都规定了繁杂的内部审查手续,开庭审理和公开听证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上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未审查先发制人。 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与国家设立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目的不一致,严重削弱了司法审判的权威和客观公正,也影响了国家对监狱囚犯的人权保障形象。
亡羊补牢,还不晚。 尽快规范完整的处罚执行制度,将所有减刑、假释、临时监禁外执行等事件纳入统一规范的司法程序,进入法治轨道,已经是不允许的。

热点:检察监督:是防不胜防还是力不从心?

刑罚执行事件在一般社会中鲜为人知,但在法律界和法学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敏感话题。 [/BR/] [/H// H/]不仅这个话题中存在的问题显着,而且刑执行机关(监狱、看守所)和人民法院都有权对被监禁的囚犯决定刑外执行,刑变更执行是通过权力分散来监督监督失控的双轨制 二是无论是审判机关还是处罚执行机关,处理暂时被执行在监狱外的案件都没有纳入严格的司法程序,普遍适用脱离司法程序的行政审查许可,缺乏公开透明性,保留了乘坐暗箱操作的机会。 三、司法机关现在处理处罚执行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大多是各地的司法政策,很多地方自己规定减刑、假释案件的周期、比例,限制自己适用假释的余刑阈值等,使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处于闲置状态
这个方法的结果是,另一方面,有点利于不法分子,有间隙,禁止不正当适用,甚至违法适用处罚的执行问题。 另一方面,大多数满足法定条件的囚犯未能及时、顺利地依法享受减刑、假释的刑事奖励。 此外,哪种疾病需要保外医生的囚犯因政策收紧(医院发出病危通知的程度或实际服役年限未达到地方司法文件规定的期限的情况下)暂时不能在监狱外执行,国家刑罚执行政策的比较有效的实施和人道主义

热点:检察监督:是防不胜防还是力不从心?

早在年11月2日,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七次会议上举行的《关于处罚执行监督执行情况的报告》中,首次发表了2010年1月至年8月处罚执行监督的执行成果。 其中,与监督纠正不当减刑假释案件有关的是
一是监督通过纠正不当刑罚执行88833人。 其第一个方法和效果是,人民群众比较反映强权者有钱人犯罪后,用权利赎金出狱等问题,2010年最高检查组织开展保外医生专项检查,监督纠正555名不符合保外医生条件的罪犯
2012年,组织开展职务犯罪罪犯处罚变更执行专业检察。 年,又以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为要点开展专业检察,对三类罪犯逐一登记建设文件,对在监督管理场所服刑的人逐案审查,对在保外看病的人见面,重新体检,监狱、公安机关、。
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原局长安惠君因犯受贿罪被判处徒刑15年,其家人通过贿赂等手段将安惠君派往河北省未成年犯管理处服刑。 另外通过了虚假的疾病鉴定,非法接受保外医生诊断。 年8月,检察机关发现它不符合保外医生的条件,敦促河北省监狱管理局对其执行监狱,并向河北省监狱管理局的孙海元副局长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检察机关督促5364名严重监督管理规定,审计执行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罪犯。 201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监督纠正社区囚犯脱管52481件、脱管31989件,对严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5364名罪犯,督促审计执行。
此外,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各环节的监督,有利于促进社区矫正机构认真履行职责,也有利于防止社区囚犯拔管和犯罪。
2012年,最高检查与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共同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方法,全面规定了社区矫正的交付、执行和法律监督等,确定了检察监督的具体步骤。
年4月,最高检查部门开展了社区囚犯脱管专项检查。 检察机关从交付执行环节开始,通过建立台帐、新闻共享、通报核对等措施,促使有关部门立即将社区囚犯纳入监督管理范围。 通过定期访问、随机抽取、跟踪监督等方法,促使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各项监督措施,比较有效地开展教育矫正。
是对刑罚执行行业的职务犯罪2169人进行调查。 检察机关多次纠正违法和调查职务犯罪相结合,认真调查和预防处罚执行中的职务犯罪,防止和纠正权利交易等司法腐败问题。 201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对处罚执行行业职务犯罪216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63人。 各级检察机关要抓紧处罚变更执行及奖惩审查、通信会见、劳动岗位安排、服役场所变更等司法不公正和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要点环节,进行受贿调查、因徇私舞弊假释假释暂时监禁执行等职务
广东健力宝集团原理事长张海在服刑期间频繁更换监狱,进行了两次假立功减刑,检察机关认真调查了涉嫌职务犯罪的广东省司法厅原党委副书记王承魁等24人。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黄金管理局原局长兰昭耀因受贿罪被判处徒刑10年,弟弟兰昭勇(时任该州公安局法制支队队长)贯通册亨县原政法委书记刘贤铭等,制造假疾病诊断材料,保外医法律文 检察机关对兰昭勇、刘贤铭等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检察机关还结合处理的典型案件,立即开展案件释法和警告教育,向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堵住漏洞,防止滥用权力。
曹建明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加强检察机关执行处罚变更的法律监督,全国检察机关在前期开展处罚执行监督的专业活动中,积极探索健全处罚变更执行监督的长期机制。 年,最高检查建立了暂时执行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到监狱外的案件备案审查制度,规定了暂时执行原县处级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到监狱外的案件,必须向省级检察院提交备案审查。 对原厅局级以上职务罪犯减刑假释,暂时在监狱外执行案件,必须提交最高检查备案审查。
检察机关对以处罚执行案件为第一的复印件处罚变更执行的法律监督力度很明显,其效果也很明显。

热点:检察监督:是防不胜防还是力不从心?

但是,五年过去了,当年最高检查在实务报告中发表的处罚执行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似乎没有得到根本处理。 一部分更严重,越来越激烈的分解和结论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官方数据,而不是正孔来风。
自2010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一年一次的全国两届会议上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就业报告时,关于减刑、假释、临时监禁外执行事件执行法律监督的复印件,已经成为亮点和规定的动作,持续上升 (详见下图)
图表数据至少显示出以下优点:一是依法监督的处罚执行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总数已经在20万以上,将前5年的数字( 88833人) 二是以上数据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监督职能时发现的问题的一部分,不是所有问题。 三是检察机关的监督纠正了一些问题,不是检察机关的不作为和选择性监督,而是为了执行处罚的检察监督服从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本来是事后监督,到目前为止关于如何进行事后监督是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规范

热点:检察监督:是防不胜防还是力不从心?

不久前媒体报道的伊利集团前理事长、现黑龙江红星集团理事长郑俊怀向人民法院依法取消十一年前获得的两次减刑裁定,重新监禁和执行剩下的刑期方案,处罚变更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很高或者
年11月4日,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裁决书,包头市人民检察院几年前萨拉齐监狱相关人员捏造了虚假事实,改造了表现材料,违法要求罪犯郑俊怀减刑 法院建议根据萨拉齐监狱出具的虚假说明资料作出两次减刑裁定是不恰当的,依法纠正。
因此,根据裁定书,萨拉奇监狱根据检察机关的建议,取消了对罪犯郑俊怀的5次记功奖励、1次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奖励以及1次重大立功奖励,因为原来的2次减刑裁定的事实依据已经不存在 包头市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纠正不当减刑的意见正确,予以采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五十六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裁定如下 二、对罪犯郑俊怀监狱实行未执行完毕的处罚。
应该观察的是,该裁定适用的法律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诉讼法适用的司法解释和关于减刑假释案件程序的司法解释,其基本复印件是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生效的减刑假释裁定错误 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减刑假释裁定有错误的,应当指示下级人民法院另外组成议院审理。 此外,也可以自行依法组成议院审理和裁定。
很明显,这些司法解释体现了人民法院在处罚变更执行中发生的确实错误的减刑、假释裁定中应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精神,这对以什么非法手段减刑、假释提前出狱的囚犯来说,是当

标题:热点:检察监督:是防不胜防还是力不从心?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31/44981.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