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落实耕地政策不能钻空子
本篇文章1243字,读完约3分钟
据中央广总台中国呼声,在生产粮食大县河南南阳新野县,河南牧原集团以建设养猪场为由,3个乡镇占有1600多亩基本农田。 根据该公司的“百场数千万”工程计划,建设养猪场总共将占用近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 当地政府事实上占有永久的基本农地,占地面积回答说“有文件支持”。 但是,不仅仅很多农民不愿意,公众也不可避免地怀疑是否必须占有这么多基本田地。
文件确实存在。 年12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共同发布了《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相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养殖设施几乎不得采用永久基本农地,在少量永久基本农地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允许采用,但必须补充”。 今年4月,该省发文确定将几乎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在项目用地总面积的30%以内。 遗憾的是,地方政府在执行文件时似乎没有严格执行文件要求。
从现场照片来看,新野县王庄町在养猪场位于耕地中央,采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达到项目用地总面积的100%,可以说没有避开农田的意思。 市相关人员和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负责人采访中国声音说,该市“打包”计算全市土地,采用1.5万亩耕地,占项目总面积的4.5万亩的三分之一,基本控制在30%。 根据河南牧原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说明,公司必须迅速发展,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空间满足土地性质要求,因此需要整个用地。
很明显,这是钻孔制度的漏洞。 只要占有基本田地,就必须在其他地块补充。 既然还有其他可用的地块,为什么不用呢? 如果其他地块的个别空间不够大,就可以适当占有基本田地,接近“确实不可避免,可以采用”的宗旨。 要求基本农场所占比例在30%以下,是为了在分配农地时,更慎重地促使地区不要占有耕地。 然后,打包土地进行整体计算的话,实际上回避了政策的限制,在整体不超过的情况下,具体想建设在哪里,想建设在哪里,然后大量占有基本的田地整体。
占有基本农田必然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民是否同意租地,另一个是是否同意补充。
据报道,该县每年向每亩承包地支付800元房租,但农民自己种田的收益比这高,很多人不愿意签土地移动协议。 另外,种地是很多人生存的技能,离开土地如何谋生可能不是人们担心的因素。 当地政府批准“100万日元以上”的项目时,民众做出“不同意,没有粮食”的反应,不知道如何应对。 除此之外,市自然资源局的相关人员和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的负责人因当地是“先补后占”还是“先占后补”的问题而不同,也无法显示补画批准资料和补画图。 如果不能替补,一定是违反文件要求,突破耕地红线的变态。 相关部门需要尽快调查确认补充情况。
手里有粮食,心就不慌。 今年8月,习大总书记在为阻止饮食浪费行为发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每年丰收,但必须对粮食安全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国家把基本农地冠以“永久”,是为了强调耕地红线的极其重要性,体现了国家保护基本农地、维持粮食安全的决心。 这与恢复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不矛盾。 土地有限,是最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还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长期,考验政府的态度和能力? (王梓佩)
标题:热点:落实耕地政策不能钻空子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7/4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