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用好用活医保资金 健全医保共济保障
本篇文章1492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医疗保险局8月26日正式向社会发表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互助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规定普通门诊费用的医疗保险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从50%开始。 另外,员工医疗保险个体账户的计入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单位的缴费部分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全部计入调整基金。 ( 8月26日新京报)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0多年来在激励职工参保、减轻职工看病负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暴露的问题不少,现在的制度不适应。 这次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改革的核心措施都是重视问题和变化的调整,具有很多意义。
从改革的指导意见来看,提出的健全医疗保险互助保障机制实际上有两种。
一是调整基金支付的门诊互助保障。 比例从50%开始,将门诊小病、常见病纳入医疗保险调整基金支付范围,增加了新的医疗保险待遇。
二是个人账户的家庭互助。 只支付员工本人的医疗费,扩大到可以支付员工配偶、父母、孩子的费用,以往只支付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扩大到可以在药店支付购买药品、医疗消耗品、小型医疗设备的费用。
显然无论是规定普通门诊费用的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情况,还是规定扩大个人账户的资金采用范围的情况,都是公众期待的一些变化。 前者可以减轻门诊患者的诊疗负担,避免在小医院住院浪费医疗资源。 后者可以鼓励员工继续投保,有助于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医疗保险这两种互助保障的开展符合社会的期望,可以明显提高员工接受医疗保险的获得感和便利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更重要的是,完善这两种互助保障不是增加使用者和个人的负担,而是从优化医疗保险账户的设计和支付结构切入,要求管理分红。
现行医疗保险分为统一基金和个人账户,医疗保险个体缴费基数的2%和单位缴费的30%计入个人账户。 这实际上导致了调整基金“大池”的供给不足,但个体“小池”很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沉淀和节目。 这样,一方面制约了“大池”的互助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做蛋糕也不自然。 另一方面,分散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除了利用率低以外,还带来了“医疗保险卡购物”“现金化”等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削弱了医疗保险功能,对保险从业者也不满。
这次改革计划将公司缴费部分纳入医疗保险调整基金,不计入个人账户,这一方面是“亏损雄辩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是大调整基金的“大池”,为大层次的互助保障创造条件。 另一种是减少“个人账户”规模,防止资金沉淀的“一增一减”被正确调节的对症疗法。
另外,通过释放医疗保险的个别账户的支付管理,强化以家庭为单位的个别账户间的安排功能,将原成员之间不联系的“游泳池”合并到家庭的“游泳池”中,提高账户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扩大支付范围,从而扩大就诊者
要健全医疗保险的互助保障,方便使用医疗保险资金很重要。 医疗保险需要一定的规模,但判定医疗保险的质量和质量实际上是资金的采用效率,尽量不发生资金沉淀,得到最大的医疗保障埋入书的最大化。 建立健全医疗保险互助保障机制,受益的是保护员工,但要考验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当然,这项改革只有在进行中没有完成时才能进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和财政补助将增加医疗保险的滋养,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未来一般门诊费用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将不断提高。 这次改革确定各地可以适当地向退休者倾斜,随着老龄化,将来的倾斜力也会变大。
另外,单位缴费部分进入医疗保险调整基金后,随着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增加,对医疗保险资金的监督管理能力也提高,防止医疗保险调整资金被骗取,门诊成为医疗保险资金流失的新黑洞 (木须虫)
标题:热点:用好用活医保资金 健全医保共济保障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7/41307.html
下一篇:热点:落实耕地政策不能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