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我国金融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有了“国标”
本篇文章2447字,读完约6分钟
王勇
面对新金融时代,金融业标准是中国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持,是金融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 至今金融业机构单独制定标准化体系建设道路,五部委共同发表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快速发展计划( -年)》,使金融业标准化体系上升到国家整体战术水平。 这标志着“十三五”中国金融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具有真正统一的“国标”,这为推进金融业经营更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员会等五部委日前共同发表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快速发展计划( -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了“十三五”金融业标准体系建立的全面措施 如果改革至今金融业机构单独制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道路,“计划”就使金融业标准化体系上升到了国家整体的战术水平。 这标志着“十三五”期间中国金融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具有真正统一的“国标”,具有公平性、权威度和国际性,这为金融业经营向更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实,中国正在向新的金融时代迈进,金融的迅速发展需要标准化,但目前中国的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很多缺点。
随着网络和新闻技术革命,网络、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起金融业的“基因突变”,金融业框架中的“基础物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新闻密集型领域,新闻技术的改革创新和大规模运用深刻改变了金融业的面貌,以前金融业的布局越来越模糊,这促进了以前传来的金融业务和网络技术的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而更新 进一步分解,在新金融时代,网络金融思维必须重视开放、平等、共享和包容,分工与合作也要强调。 在这个新的金融时代,所有的金融行业都在追求用金融科学技术武装的领域。 金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代替了网络和相关软件技术,例如这两年的移动支付、众筹、p2p、区块链、量化投资、机器人投入了这些新的金融科学技术的宣传和应用 从支付宝( Alipay )和各种宝的网络资产管理、微信支付到p2p金融百家争鸣,再到众集雨后春笋般成长,再到区块链和机器人投区的生根发芽,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入融合,金融机构是科技企业
这个新的金融时代也是金融牌照“集邮”盛行的时期,常见的金融牌照分为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牌照和小牌照,小牌照包括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小贷 申请牌照难度很大,很多公司集团业余而力量不足。 随着申请机构的增加,牌照的难度也会略有增加。 除此之外,监督管理也加紧规范这些牌照的用途。 因此,金融牌照的抢劫必然会加剧。 随着网络、社会交流媒体、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网络经济浪潮下银行领域转向数字化,银行数字化为顾客新闻数字化、货币数字化、银行产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 银行面临数字银行转型,银行领域正在实施数字化战术,从渠道、产品服务、顾客三个方面寻求变革,推进移动银行、直销银行、在线银行、体验银行等新的金融业务。 银领域的业务和社会交流媒体、电子商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由于以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更多的顾客在移动终端上获得金融服务。 下一步是成本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共享金融向数字化方向迅速发展。
新金融时代在快速发展战术、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种类等方面有新的优势,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首先是风险管理的课题。 在多维开放和多个相互作用的网络空间中,新的金融业务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更容易产生跨境、重叠扩散的效果,使风险更快、更大范围地传播。 其次是数字鸿沟的挑战。 不同的教育程度、年龄结构和地区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分化了不同群体从新的金融服务中受益的能力。 第三个是基础设施的课题。 对新金融信用新闻系统、数据统计和监测判断系统、新金融标准系统等基础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监督适应性的挑战。 需要加强完全综合的监督管理和透明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的合作和新闻共享,重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和改进现有的监督管理流程和系统等。
立足于目前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中迫切需要多部门合作的行业,在这次五部委共同发表的《计划》中,比较了标准制定、联系辅助和实施等问题,包括金融风险防范标准化工程、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网络 并且,《计划》提出,金融业标准化事业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比较新的金融业标准体系,即产品、基础设施、统计和监督风控制四个关键点来建立标准。 其中,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方面,统一制定资产管理等市场间交叉性金融产品标准。 制定和修改网上银行、银团贷款、绿色信贷等银领域标准。 比较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标准,《计划》提出统一制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企业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标准。 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和风险防范标准的研究开发。 针对金融基础设施标准,《计划》提出统一控制和修订支付清算、金融资产登记管理、银行间市场、征信、反洗钱、互联网和新闻安全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标准。 建立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 探索数字货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制定和修订银领域、证券期货业、保险业数据模型、新闻交换、新闻系统、软件测试等新闻技术标准。 在金融统计标准方面,必须统一建立涵盖所有金融机构、金融控股企业、金融基础设施、各种投资融资行为、互联网金融和跨境金融交易的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体系。 要点制定资产管理产品统计数据等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制定和修改存款分类、贷款分类、保险统计新闻分类、资产管理和资金信托统计等银领域、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的统计标准。
金融业标准是中国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持,可以说是金融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 有这些标准,有新的金融行业标准规范,也有统一监督管理的依据,协助今年4月财政部修订发表的《公司会计标准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公司会计标准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公司会计标准第24号-套》
(作者是中国人民银行郑州训练学院教授,集资资本首席经济学家)
标题:热点:我国金融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有了“国标”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