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吃得放心 加强食品冷链监管很关键
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判断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6月20日宣布,包括海鲜在内的所有食品都不会感染病毒,但有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
北京市政府信息处理当天举行了疫情防控第127届例行新闻发布会。 李凤琴在发布会上确定了世界卫生组织经由呼吸道和飞沫传递和密切的接触传递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递途径,至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物传递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新发地市场三文鱼面板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后,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要点实验室主任和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最有可能通过冷链传播,欧美很多屠宰场
鲜奶、进口牛排……随着冷链技术的迅速发展,过去难以超越距离的生鲜、冷冻品等成了居民日常的中国菜。 病毒通过冷链传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那么,现在我国冷链的运行情况怎么样呢?
“冷链强调了从生产源到最后费用的冷链管理。 以北京市场为例,肉类、海产品的90%以上是冷链加工或冷链运输的。 》中国冷冻学会副理事长兼冷藏冷冻专业委员会主任刘长永2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食品冷链整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果蔬菜类,一类是冷冻品类。
果蔬采摘后,必须迅速筛选、预冷、冷藏后进行冷链运输,然后运到费用地冷藏,最后通过冷链环境下的配送,交给客户。
刘长永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果蔬类实现全过程冷链的较大缺口是果蔬的来源,也就是果蔬的产地。 “我们也被称为‘最初的一公里’。 也就是说,最初水果和蔬菜的预冷和储藏,差距很大。
与果蔬类“最初一公斤”的问题相比,冷冻品类冷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保证链条断裂和全过程冷链达成,而且问题比较明显。
刘长永举个例子,规定我国冷冻肉制品应该储藏在-18℃的环境下,温度变动在正负1℃以内。 但是,有些公司为了节约价格,省电,冷库的温度变动范围远远大于这样的幅度,储藏很多冷冻肉的冷库的温度上升到-12℃,还没有用制冷机降低温度。 “接通电源会增加电费,这样的温度变动会影响肉的品质,也会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
例如,冷冻品的少量运输车辆是普通卡车,或者是没有机械制冷的保温车。 有些配备机械制冷的冷藏车由于省电和省油,车内温度达不到标准。
“食品冷链缺乏监督管理措施。 》刘长永总结。
刘长永表示,随着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技术上监视和比较有效地管理整个冷链过程并不是难题,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提高监督管理力
令刘长永高兴的是,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修改了《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储藏者、运输者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保证冷藏冷冻食品的安全,诚实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随着相关措施的执行,我认为冷链食品的安全性会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刘长永还说,近年来中国把冷链建设提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加大了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和投入。 “经过政府、关联方及广大客户的共同努力,我国食品的冷链水平一定会有较大改善,食品安全也会得到进一步保证。 》(记者陈瑜)
标题:热点:吃得放心 加强食品冷链监管很关键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0/3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