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营口多措并举将小特产铸成大企业品牌
本篇文章847字,读完约2分钟
原标题:营口多方面,将小特产铸造成大企业品牌。
在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营口供销农产品物流有限企业设立了流通点。 盛夏季节,虽然不是苹果销售兴旺的季节,但可流通场所的员工依然很忙,每周贴有数百吨“盖州”标签的苹果从这里进入俄罗斯。
现在,苹果、西瓜、水稻、水母……这些销售到国内外市场的特产,都有共同的身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这样的“宝贝”,营口已经有9个,而且积极地“扩张阵营”。
水母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0%,辽宁绒毛的原产地、苹果栽培人才的摇篮……营口特产,形成了巨大的企业品牌特征。 营口招牌的背后有农业生产的地缘、技术特征和深厚的历史基础、产业基础。 山海相连的地理条件带来了丰富的物产礼物,农林牧渔尽可能可以说是“北方大农业的缩影”。
做大农产品企业的品牌离不开计划和培育。 营口在区域化布局上地产适宜,深入挖掘地理环境资源,逐步发挥以前传承的技术特点,建立特色基地,带动现代农业建设。 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营口推出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创造特色特征。 以水稻、水果、蔬菜、畜牧、水产等为主要产业的专业村星罗棋布,为现代农业、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基地,为打造农产品企业品牌提供了平台。
以水果产业为例,营口目前形成了以两台、九寨、建设一等乡镇为主的苹果生产基地,以南楼、周家等乡镇为主的梨生产基地、陈屯、红旗、九垄地等乡镇为主的葡萄生产基地、熊岳等乡镇为主的设施水果基地、各乡镇
特征已经形成,关键在推进。 营口给予省级以上企业品牌公司补助和奖励,去年全市累计发放奖励资金462万元。
目前营口农产品企业品牌迅速发展到179个,其中国家级农产品企业品牌23个,省级农产品企业品牌50个,市级农产品企业品牌106个。
7月6日,“寻找中国最美产区”活动全国第一站进入营口,营口鹏昊米业、营口郑友和食品等19家高质量特色农产品食品公司被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小产区认定委员会评为第一个“中国小产区试验示范基地”。 (记者高汉雷徐鑫)
标题:热点:营口多措并举将小特产铸成大企业品牌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9/3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