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红红山楂果 富民护生态
本篇文章905字,读完约2分钟
又来了一年的金秋。 在河北清河县2万亩山楂基地,鲜红艳艳的山楂果实随风摇曳,流露丰收的喜悦。
“今年山楂的价格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一亩山楂可以卖600元。 我和老伴种了15亩,今年能卖89万元啊。 ”。 在山楂基地马屯乡陈村山楂园,果农陈书强说。
“这叫‘大棉球’。 山楂的早熟品种,口感柔软,沙子甜,是市场上的紧迫品。 ”马屯山楂合作社理事长高俊英摘了一只又大又红的山楂。 “《大棉球》现在成熟上市,每天出货100吨以上。 不出村也可以把山楂卖给全国各地。 ”高俊英说,清河已经连续举办了四次山楂采摘节,有不少知名度,很多客人在网上下单,吸引多家批发商来基地购买。
马屯乡的13个村庄位于黄河故道,以前是有名的贫沙巢,有2万多亩沙荒地,沙丘连绵不断,只有草叶不长。 每次刮春风,沙丘“上风”的麦田都能被暴风吹倒麦根,“下风”的麦苗被黄沙掩埋。 在麦收季节,一亩地只能收获几十斤麦子是常有的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专家邀请,开始种植防风林带,种植山楂树。 这一持续绿化工程平均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推进,种植长5公里、宽100米的防风林带,种植了110多万棵适合沙地生长的优良品种山楂树,建设了全国有名的无公害山楂基地。 现在1.2万亩进入盛果期,马屯13村的1.3万多村民只卖一个山楂,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多万。
近年来,当地山楂合作社带领员工进入市场,开始了“山楂附加值”的复印件。 据高俊英介绍,合作社先后投资200万元以上,投资于水果清洗机、真空包装机、切片机及制作果脯的蒸煮设备等,建设了500立方米的冷库,迅速发展了山楂干燥、山楂果脯、山楂酱 “与承德的酒馆合作生产山楂酒、山楂饮料。 合作社在县城开设的山楂制品店,顾客纷纷联系。 去年,仅山楂深加工销售产品的金额就达到了600万元以上。 ”。
现在,马屯山楂镇不仅是山楂制品,风景也开始“出售”。 清河县围绕乡村振兴战术,依靠2万亩山楂林,陆续改造岳庄、茶店、尹才庄、梨桩等7个村庄,实现了一村一景。 每年5月的山楂花节、9月的山楂采摘节,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赏花、采摘,光是乡村旅行,每年就能给村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 (记者高云良李杰)
标题:热点:红红山楂果 富民护生态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9/32060.html
上一篇:热点:小花生“长”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