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牢记初心使命 勇做领军人才
本篇文章3189字,读完约8分钟
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东南大学/供图)
人民网北京8月29日电东南大学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近日正式举行,校长张广军在发言中发言说3982名本科新生:为培养家人感情,共享和扩大国际视野,以创新引领未来,造福人类而奋斗。
张广军把题为“记住初学者的使命成为领袖”的演说复印件摘录如下。
风雨兼程,终于看见彩虹了。 你们经过十年的寒窗、砂轮奋斗,高考中绽放青春、梦想之花。 你们收到了唱歌的合格通知书,还收到了去新征兵的通行证。 置身于实现“二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十字路口,正处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 你们是新时代的卓越领袖,是东大第一批实施大分类招生的精英人才。 谢谢你在人生最好的时间选择了东大。 从今天开始,你们有共同的名字“东大人”!
“大学之路,显然是德,是亲民,止于至善”某大学的核心价值追求代表了这所大学独特的气质和鲜明的品格。 学术性、多样性和卓越性是大学永远的追求,成功的大学往往有崇高的学业理念和确定的学业目标。 二是有许多优质负责的学术集团,三是有可持续优化的组织制度和文化生态。 你们选择的东南大学追求一方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卓越的学府圣地。 我们四牌楼校园里有1500多年的六朝松,她延长了东南语境,目睹了东吴大学、六朝宫苑、明朝国子监沧桑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变迁。 东大是中国自然科学的发源地、学衡派的发源地、现代艺术教育的发源地,也是新中国成立和快速发展的重要献身者和开拓者,自117年以来,共出了200多名两院士,培养了34万精英人才。 茅以升、严济慈、竺可桢、李四光、杨廷宝、吴有训等老师曾经在这里执教,开创了许多重大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先河。 李叔同、陶行知、马寅初、吴宓、徐志摩、闻一多、徐悲鸿、张大千等老师也教在这里,为弘扬文化、昌明国粹而努力。 自东南大学更名以来,从以齐康院士、韦钰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东大人,到以缪昌文院士、王建国院士、尤肖虎教授、樊和平教授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东大人,在国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一代东大人遵守“止于至善”的大学道路,担负着“在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初衷使命和奋斗。
新时代,新气象。 现在的东大担负着教育强国、科学技术强国的新使命,追随梦想写下一流、停留在善良的新篇章,到2030年东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内前十左右进入世界前100名“1-10-100” 因此,学校遵循“以尖端、服务战术、师生为目标,以书、人才为优先”的学业构想,加快“双一流”建设和优质内涵迅速发展,全面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培养思想指导、能力培养、知识传达的领导人才。 其中,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是学校实施领导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副本,你们是第一批改革的先驱,期待你们的努力和实践,与全校师生员工同步,共同奋发图强。
卓尔不凡的人,往往扎根依靠他们的时代。 教授东大的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文章中写道:“今天的责任不在于别人,而在于我的少年。” 现代青年面临的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迅速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前的任何时间都更紧迫,科学知识和对卓越人才的渴望比以前的任何时间都更强烈,并且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面对更加神圣困难的时代使命,你们也必须同样思考: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们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你们应该如何用青春的我拥抱新时代,奋斗新时代? 在我看来,只要每个人都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每个人的梦想就会实现。 对学校来说,我们也希望你们最终能成为有家族感情和国际视野、领导未来、造福人类的领袖!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奋斗目标,我想和大家分享关于领导人才的四个内涵。
一个是无微不至地养活家人的想法。 “家是最小的国家,国家数千万家”,国家的一体是中华文明的特质和核心。 无数中华儿女以民族大义为念,重视国家天下,矢志追求、奋斗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继绝学,为万世打开和平”的崇高境界。 上世纪初期,东大无数前辈贤勇肩负着民族大义和强国的使命,揭开了东大人探求真理、培养英才、追善的历史序幕,成为南京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传达中心和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摇篮。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四牌楼校区梅庵召开,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出席致辞,秋白、卧代英、邓中夏等革命开拓者参加了会议,成为南京和本校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同学们继承中华文化基因,树立远大理想的抱负,在“留在至善”的精神界培养国家感情,使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中,扎根于人民,奉献国家,始终与国家共命运,
第二是共享,拓宽国际视野。 “不要拒绝大众的潮流,方是江海。 ”现在人类社会处于大快速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的任何时间都深、更广,担任使命的界限也更广。 三江师范学堂时期,东大受日本师范教育模式的影响,教日本教育的多达29人。 郭秉文老校长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1921年他参考美国现代化大学的模式创立了国立东南大学。 现在,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强校之路,大力实施“国际化联合”战术,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交换和联合培养。 学生们自信,胸怀天下,建立开放共享的理念和思维,以中华文化崇敬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以更高的站位和更远的视野不断提高世界胜任力,为进入世界舞台中央而努力积累精力
第二,用创新引领未来。 创新是引领快速发展,也是引领未来的第一动力,历史上一切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快速发展态势和基本格局。 现在,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进展,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如期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思考模式。 实践说明,科技创新和强国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不依赖于其教育质量和快速发展能力。 一代东大人先于人,勇于创新,得到“在科学名世”的广泛赞扬。 例如,第一任工科主任茅以升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独立桥的中国人,创立中国第一个地学系的竺可框架是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创始人。 在优秀的毕业生中,吴健雄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任新民、黄纬编禄等被授予“二弹一星功勋奖”,王澍获得了“建筑界诺奖”普利兹克奖。 近年来,东南大学在许多战术新兴产业行业自主创新,为国家重大战术行业和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学生们继承东大“科学名世”的勇气和智慧,锻炼自主创新的本领,真正以创新前进,以创新坚强,以创新取胜,以创新引领未来。
第二,为造福人类而奋斗。 “如果我们选择最为人类福利工作的职业,重担就无法压倒我们。 这是因为人类献身的。 马克思17岁时的初学者选择了造福人类。 面对当前人类文明快速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中国承担着负责任的大国使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为处理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和平 东大近年来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ms空间科学实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和南极科学试验等方面的探索,正是我们为造福人类而进行的行动和贡献。 希望学生们以不懈的奋斗和自觉行动,为世界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建功时代、造福人类中创造价值,努力达成大我。
最好地培养家人的感情,共享和扩大国际视野,以创新引领未来,为造福人类而奋斗,是我们勇敢地成为领导者的人才的理解和追求。 我相信大家对领导人才的这四个内涵有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行动。
“青年兴是国家兴,青年强是国家强,青年一代是理想,有本事,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自觉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希望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绽放青春。 我也和你们一起,在东大这个学府的圣地和青春舞台上,衷心期待着写东大故事,构筑中国梦,写时代华章!
标题:热点: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牢记初心使命 勇做领军人才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3/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