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古今中外说法袍
本篇文章2046字,读完约5分钟
中世纪的法官来自神职人员,因此神职人员服自然是法衣的前身。
□江隐龙
如果军人的标志是军服,法官的标志就是那个黑色法官的长袍(简称法律长袍)。 法官和法袍的联系很长。 在中国先秦时代,袍服是礼仪诫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古罗马,托加的长袍强调了罗马人骄傲的公民权。 但是现代法衣的来源与这两种衣服没有直接关系。
教士服的“遗迹”
法袍的前身其实是中世纪的圣职者袍。 如果把中世纪欧洲看作荒凉的海洋,修道院是散布在海里的灯塔,支撑着整个世界的知识传递。 文艺复兴以前,基督教会垄断了法律、教育、医疗、手工作业等多个行业,难怪法官大部分都是神职人员出身。
基督教徒对长袍的喜爱其实来源于“大众审美”。 罗马教会时代基督教徒的长袍服和普通罗马人一样。 但是,后来的教士服渐渐统一成了朴素的黑色。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另一方面来源于民俗。 在西方,黑色首先代表死亡,西欧葬礼的主要色调都是黑色。 撒旦和堕落天使堕落成了黑色,黑色代表罪恶。 早期的基督教徒以哀悼赎罪为首要任务,当然最好穿黑色长袍。
另一方面,来自宗教。 《旧约全书》记载了黑色和神圣的比喻,如“摩西接近有上帝的黑暗”“上帝以黑暗为藏身之处,以水黑暗、天空厚厚的云为他周围的宫殿”。 世俗意义宗教意义融合,最终教士服的主要色调变黑了。
中世纪的法官来自神职人员,因此神职人员服自然成为了法服的前身——正如威廉·海涅在其著《礼仪礼仪和仪式的起源和意义》中所述,“法服只是神职人员服的遗迹。 ”。 但是,这个宗教的“遗迹”最终迎来了世俗王权的挑战。
世俗王权的象征
中世纪教会的法律垄断是其知识垄断的必然结果,文艺复兴时期的潮流一到,社会世俗化的潮流就开始了。
文艺复兴一方面减少了宗教对世俗生活的干涉,另一方面加强了王权的支配力。 以英国为例,随着政教分离的推进,司法团队的教士群体逐渐减少,直到爱德华二世执政的最后一年( 1327年),教士在英国中央法院已经没有任何座位了。 这意味着司法世俗化几乎完成了。
这不是历史的偶然。 文艺复兴可以通过打破学习障碍将知识传达给整个社会---教会对社会的控制是基于知识垄断的,如果这个垄断被打破,世俗社会也有可能参与司法。
文艺复兴也同样孕育了宗教改革。 随着教权的衰退和王权的扩大,法官的任命也从主教转移到国王手中。 另一方面,罗马教廷以禁令的形式继续阻止教士参与世俗法律事务,另一方面,国王热衷于任命贵族填补这些差距,最终形成了“上帝的归神,凯撒的归凯撒”的局面。
司法已经不被教会垄断了,法袍当然也应该重新成为世俗王权的象征。 正如哈利·格里菲斯·莫里在《英国律师在偏离前传来的》一书中所述,“在大部分国家,神职人员从市民法院消失的那天,也就是确定的法律服装出现的时候”。
文艺复兴之王们丝毫不掩饰他们对奢侈之风的喜爱:爱德华六世授权王座法院的法官是丝绸衣服和小羊皮、白貂皮斗篷——丝绸是当时欧洲女儿难以追求的紧迫品。 理查德二世和亨利六世一样给予法官各种颜色的布料和毛皮用于制定法袍。
当时法袍最流行的颜色是绿、紫红色。 与此相反,教皇英诺森三世在13世纪初颁布的禁令中,神父不穿长袍而穿绿色和紫色的衣服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当然,这些华丽的法袍也只有上级法官才能穿。 低级法官、法庭书记官的法袍依然以黑色为中心。
法袍引进中国后
佛袍在中国的身影,从清朝末期开始出现。 1900年,光绪帝做出了“法令不在此之上,禁止的学习不可打破”的决定,修律大臣沈家本在引进西方司法制度的同时,也引进了法袍。 不久清朝灭亡了,但中国人对法律修改的热情没有减弱。
1913年,北洋政府总统教令第1号就推理、检察官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统一,说:“制服是黑色的,领导人和衣领需要镶边。 推理用织金,检察官用紫绒。 ”教令中不要忘记“支持国货”,规定“制服制帽全部使用本国的丝织品、毛织品”。
新中国成立后,法官审判时的服装多为“人民服”,当然这也是当时的主流服。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掀起了法袈裟设计的风潮。 当时有黑衣式、军警式、西服式三种选择,但最终这三种形式赢不了“人民服”。 直到改革开放,大致确立了“有法、有法、法、法严格,违法一定追究”,司法及法官再次受到重视,法袍再次进入国人的视野。
1984年,共和国第一件法官制服诞生了,但不是法衣。 红色肩章,大檐帽,可见深军事色。
到2000年,中国正式引进法袍,是2000式的裁判服。 2000式法袍和意思是“黑散袖口式袍子,黑意味着认真和认真。 红色上前有装饰性的金黄色领扣,与国旗配色一致,体现了法院代表国行使审判权。 有四个法纹的收据象征审判权由四级人民法院行使,象征人民法院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忠于法律。 法官穿着法袍表现出成熟的思想和独立的评价力,表示依照法律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
2010年,法袍在2000式旧法袍上追加了法徽、襟徽、臂章,更加庄严肃穆。 前后两种法袍可以说解释了中国人对法治社会的热烈追求和期待。
标题:热点:古今中外说法袍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3/29628.html
上一篇:热点:岳麓秦简中的敲诈勒索案
下一篇:热点:中国古代法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