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21阅读:

本篇文章1267字,读完约3分钟

梁瑞庆

从1996年底到现在,我在检察院工作了23年。 时间久了,其中有很多难忘的记忆。 刚进检察院时的崇敬,第一次处理案件时的兴奋,第一次穿检察院制服时的骄傲……这样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有很多,最难忘的是自己第一次独立去乡下时的“灰色的脸”经历。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在检察院工作不久,我就被分配呼吁检察院就业。 到了科室后什么都得不到,大学学的法学理论和事件实践也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联系起来。 科长让我协助事件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李福顺的工作。 老同志在“传带”好之前流传,以兄弟般的热情和耐心,尽快熟悉事件的流程,掌握了事件的妙处。 当时李福跟着我处理了很多案件,整理了案件线索,做了笔录,控制咨询节奏等多方面让我参加,使我顺利地进入角色,适应了案件的工作。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1997年8月,在案件发生三个多月后,李福顺让我独立处理案件,练习自己的能力。 当时正好有需要去乡下取证的事件,我带着同事呼吁司机去乡下搜查事件。 当时的职场只有130多人,只有几辆车,但在那个条件苛刻、交通工具不足的时代,这些办公用车非常贵重。 人多车少,车都得提前几天申请。 车朝南。 由于车使用频繁,仪表板早就不走了。 另外,我也不知道行驶了几年,几公里。 面对大太阳,我们三个出发了。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我对自己第一次外出的取证有点兴奋。 取证工作是安阳县蒋村乡的农村,通往乡村的路都是土路,当地有很多小水泥厂、小轧钢厂。 进出这条路的载重卡车进一步使土路凹凸不平,车辆在颠簸中到达了目的地。 取证进展顺利,很快我们一行三人走上了归途。 车外三十七摄氏度的高温,潮湿的空气,典型的炎热伏天,车辆刚离开村庄,汽车水箱就“开锅”了。 这很辛苦。 我们下了车。 我给水箱浇水。 给水箱风。 水箱的温度终于下降了。 但是不远。 水箱的温度也上升了。 我带来的水也不见了。 但是,让车自然冷却,看到老阳光好的车,我们静静地祈祷车能顺利返回。 下午3点多,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车外温度接近40度高温高湿,车内闷热得要命,不得不打开窗户,但有时来往的大型卡车飘扬的灰土,像沙尘暴一样,汗水混杂泥土,我们三个人每人都在泥土里 第一次单独外出事件以这样的“灰色脸”结束了,幸运的是工作顺利结束,自己也开始了单独事件。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场上的这些“老爷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3年也取得了驾驶执照,达到了职场提倡的“处理事件、操作电脑、开车”的新时代检察标准。 2004年任命我为反贪局科长。 当时的反贪局部署了老桑塔纳。 科里办公用车也有保障,毕竟车的状态太旧了,这辆车三年后就报废了。 2007年科里部署了新的桑塔纳。 不用说当时的兴奋心情,不用担心车已经坏在路上了。 之后,国家公务车制度改革,单位车辆的采用进一步统一。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回顾过去,这几年检察机关的事务处理条件逐渐改善,但不能忘记自己第一次独立去乡下处理案件的“灰头土颜”的经验,虽然当时条件严峻,但可以妨碍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案件的充实和幸福。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忠于检察事业的心不变,为检察事业献出一生的誓言不忘。

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作者是河南省安阳县检察院政治处干部)


标题:热点:“灰头土脸”的第一次独立办案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9095.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