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我与法制日报│精神的馈赠 无形的鞭策
本篇文章1544字,读完约4分钟
□王正
作者的照片
读报纸一直是我的工作习性。 2006年9月,我被组织在济南军区政治部司法访问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根据就业需要增订了《法制日报》。 作为党和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喉舌,《法制日报》是权威和专业性强、开展事业的“无言之师”。
最初是法制日报的忠实网民,但没想到后来会成为她的普及对象。 我记得2011年7月的事。 正好是建党90周年,各新闻媒体的相关展开很盛行。 当时,我先后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制推进教育模范,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的党员干部,第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获奖。 在我还处于颁奖仪式兴奋中的时候,突然接到军区政治部情报干事的电话,《法制日报》说要从获奖的1000个个体中选出20个积分进行推进,新闻记者陈丽平采访我。 不久,“王正:服务中心服务官兵”一文在《法制日报》上刊登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红旗飘扬”栏上。 幸运地成为20个代表之一,无形中扩大了我的工作成果和影响,确实得到了激励和激励,我后来给济南军区“爱岗敬业”机关干部写了成长的典型脚注。
2011年,“王正:服务中心服务官兵”一文在《法制日报》上刊登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红旗飘扬”栏上。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军人军属涉法问题与日俱增。 部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正在积极探索处理问题的途径,许多遇到了自己力量不足的瓶颈。 2011年8月,我们在充分的调查论证基础上,指导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协调河南省司法厅,探索利用法律服务资源处理军人军属涉法问题的途径,在全国首次发表了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事业的意见。
《法制日报》敏锐地捕捉了这一消息,于去年11月28日,以“河南省军民融合型法律援助事业体系的构筑”为题,编辑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年9月7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发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事业的意见》(国发〔〕37号)。 能有幸参加国发〔〕37号文件的起草,我感到非常骄傲。
年初,军队开幕了。 当时,我已经去了北部战地陆军政治事业部保卫处长的岗位,面对军队重建、结构重组的大形势,我自愿申请转业,毅然选择穿上30年的军服,成为光荣的“30万分之一”。 那年12月1日,《法制日报》发表了“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北部战地陆军政治实务部保卫处处长王正”,中央级媒体典型地推进我为全军“支持改革”的领导干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记者邓曦光看到这篇报道后,第二天赶到济南进行深入采访,采集了四篇稿子在这篇《信息和新闻摘要》等栏目中跟进报道,在全国全军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我也用“百度百科”做词条。
心里可能一直有“法治感情”,去年1月,我转业到山东省司法厅的政治部副主任兼机关纪委书记,工作和法治的联系更加紧密,迷上了看报纸。
当年4月,看到《法制日报》上刊登的“中央纪委通报8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结合当时少数干部对吃喝问题有幸运心理的实际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通报的25批149件典型 年,我们机关纪委被表彰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的先进集体,成为唯一得到这一荣誉的机关纪委。
作者的照片
今年6月1日,我们适应阅读碎片化、视觉化的优势,推出了“清风司法”微信平台,将中央要求、纪律规定、廉洁故事以ppt形式,每周定期推送给众多党员干部,打造伴随党员干部的“小闹钟” 《法制日报》由媒体《法治号掌上观法》报道。
认识不是偶然的,乍一看已经相处了。 从部队服务到地方工作,伴随着《法制日报》道路的阳光,其中有精神礼物,更有无形的鞭策,我很鼓励,受益匪浅。 在《法制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她越来越顺利,在记录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征兵中,继续写更辉煌时代的新篇。
(作者是山东省司法厅政治部副主任兼机关纪委书记)
标题:热点:我与法制日报│精神的馈赠 无形的鞭策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