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应对“白色污染” 中国发力“限塑”
本篇文章1208字,读完约3分钟
全世界每年有800万吨以上的塑料垃圾进入海里
中国应对“白色污染”的“模具限定”
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不规范塑料的生产、采用、处置,就会导致资源能源的浪费,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大众的健康安全。 联合国的报告显示,世界上所有的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10被回收,约有8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 据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有800万吨以上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等产生严重影响。
我国高度重视塑料垃圾的环境影响,与“白色污染”相比,我国从2008年6月开始实施“管制令”。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中国塑料袋的采用量年均增加,到2008年一次超过20%下降到现在的3%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的塑料袋采用量年均减少20万吨。
中国现在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出口国,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回答说中国是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是塑料污染大国,更多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最近发表的《关于塑料的十大事实和再生塑料产业的绿色急速发展提案》中,中国的年塑料产品产量超过7500万吨,回收率为23%到29%,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
面对电商、外卖等新业务带来的塑料制品消费量持续上升等挑战,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共同发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对策的意见》。 “意见规定了‘禁成型’‘限制成型’的期限,电子商务和外卖等也在其中。 建议禁止某些塑料用品时,还宣传替代产品和模式的应用,规范塑料废物的回收利用,方便大众生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说。
霍传林也明确表示,中国已经将防止海洋垃圾污染纳入“湾长制”的试点事业,禁止生产生活垃圾。 另外,提高海洋垃圾的清洁力,开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污染综合预防管理模式。 例如,根据《渤海综合管理攻防战行动计划》,开展了渤海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的综合管理等。 这些都为防止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国应该积极开展解决垃圾塑料和资源化利用的国际合作。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快速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说,处理“白色污染”问题,不仅改善世界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方法的变革、国际影响的提高也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要从根本上处理塑料污染问题,应该采取综合对策,实现废弃塑料制品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与有关部门合作,及时更新禁止塑料制品发行目录,细分禁止范围和执行标准。 各地区必须根据《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化实施细化禁止限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我国是一个快速的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共同应对塑料污染问题上,我们积极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把提案变成行动,把理念变成实践,为全世界共同应对塑料污染贡献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方案。 ”这个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寇江泽民
《人民日报》(年05月06日18版)
标题:热读:应对“白色污染” 中国发力“限塑”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