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性规划出炉
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综合计划炉
9项重大工程浮出水面,鼓励引进社会资本。
6月11日,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共同颁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计划( 2021-2035年)》(以下简称《计划》)。 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保护和修复行业最初的国家级综合计划,《计划》到2035年确定了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事业的总体要求和首要目标,具体部署了九项重大工程,47项具体任务。
《计划》将重大工程要点部署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要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要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砂带、南方丘陵山区、海岸带等“三区四带”,各地区自然生态状况、
《计划》提出了九项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等七个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体系等两项个别工程,专栏中列举了47项具体任务。 另外,细分了国土空间用途限制、重大工程投入机制、发挥生态资源更多利益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为了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计划》提出了五项措施:一是通过修复谁受益的大体、给予一定期间自然资源资产采用权的产权安排,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 二是健全自然资源有偿录用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生态资源。 三是将生态保护和修复纳入金融系统重点支持的行业。 四要结合有关重大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生态养老、生物能源等各种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为了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湖等休养生活的制度,必须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长吴晓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指出,新发布的《计划》是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改革措施,是“改革措施”,不是简单的工程计划。
“规划”重申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管理的基本理念。 多次计量质量并存,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基本指南。 重复问题引导的要点突出的基本上是大体。 反复创新领先,制度先行的基本动力。 其中,在投入机制创新方面,创新多元投入途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提出比较性和管用的政策措施,促进建立完全可持续的重大工程长期建设机制,形成员工合作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长周远波表示,目前生态保护修复行业已投入政府,另外,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为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增加动力,激发活力,发掘潜力,逐步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道路
记者孙韶华高伟北京报道
标题:热读: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性规划出炉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