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各地面临压力 怎么化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本篇文章2888字,读完约7分钟
在疫情冲击下各地如何面对压力解决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受多因素叠加的影响,财政运行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明显增大。 因此,除了加快发放转移支付外,中央财政还采取了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停留比率、加强地方库运行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等措施,确保地方财政运行状况的整体稳定,“基本民生的保证、工资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减税下降费的双重影响,全国财政收支呈现“严格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增大。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财政进一步减产增量,收支矛盾更明显。 中央以更强有力的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地方财政运行情况总体稳定,“基本民生保证、工资保证、驾驶保证”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
疫情冲击激化矛盾
瘟疫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大冲击,财政收入也同样受到影响。 第一季度,全国常规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同比减少14.3%。 其中,中央通常公共预算收入21157亿元,比上年减少16.5%。 地方常规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4827亿元,比上年减少12.3%。
第一季度,全国常规公共预算支出55284亿元,同比减少5.7%。 其中,中央通常公共预算的本级支出为7173亿元,比上年增加3.7%。 地方通常的公共预算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7%,为48111亿元。
从公布的各省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来看,收入下跌的大部分比较严重,收支矛盾明显。 例如,北京的收入为1430.5亿元,下降了11%,支出为2226.7亿元,下降了0.9%。 山西收入617.4亿元,减少17.8%,支出1283亿元,增加10.6%。 辽宁省收入减少620.9亿元,减少16.9%,支出减少1214.7亿元,减少6.5%。
一点省公布的财政收支状况确定提出收支矛盾问题。 例如,辽宁省3月份明确了疫情的影响,表明财政支出保障的压力加大了。 安徽省表示,短期疫情对财政经济运行的影响仍将持续,上半年财政收入将处于低位。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在介绍第一季度全国财政运行的优势时表示,全国财政收入下降包括受多因素叠加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税基减少。 巩固减税减费效果,继续释放增值税的剩馀减收效果。 从去年年末到年末缴纳入库的税收收入比去年减少了。
转移支付有力保障
从收支对象来看,第一季度的地方财政收入比支出少,很多省的差别很大,这不是有点人担心的地方财政“收入不够”吗? “这个提法是误解。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认为。
整理各省的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省的财政支出远远超过财政收入。 比如宁夏收入101.2亿元,支出423.9亿元,甘肃收入183.5亿元,支出964.6亿元,黑龙江收入287.3亿元,支出1451亿元。 一点省份收支差距很小,如上海收入2006.1亿元,支出2028.1亿元,浙江收入2162.97亿元,支出2458.41亿元。 也有厦门的收入388.7亿元、支出273.1亿元、宁波的收入455.4亿元、支出438.2亿元的个别场所。
我国实行以转移支付为主的区域间收入再分配机制,中央对地方实行转移支付,包括通常的转移支付和特别转移支付。 “地方统计数据中的财政收入特别是‘本级收入’,但财政支出包括与中央转移支付相关的支出。 ”白景明解释说,地方支出中相当一部分的资金来自中央转移支付。
从年度的预算报告可以看出地方财政收支有“差距”的理由。 年,地方通常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2700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收入75399亿元,采用地方财政转移资金和结转结算11950亿元,收入总量190049亿元。 地方通常公共预算支出199349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这部分通过发行地方政府通常债券来弥补。 这意味着地方财政支出中,约有4成来自中央转移支付。
“地方财政支出不是全部来自地方一级的收入,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央转移支付。 特别是中西部省份,中央转移支付在支出中比较高,大多在50%以上。 ”。 白景明说。
关于今年的转移支付情况,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表示,中央立即发放转移支付资金,去年第四季度已经发放了6.1万亿元的转移支付,今年以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700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构奖补资为406亿元。
在此之前,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地方财政的运行状况总体稳定,疫情防控经费得到充分保障,基层政府的“基本民生保证、工资保证、运行保证”也没有风险问题
开源节流缓和压力
“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整体面临减收增量的压力,财政运营依然处于“平衡”的状态。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
对于疫情的冲击,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部署。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受到疫情的影响。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病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特别债券,提高资金录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基本民生保证、工资保证、驾驶保证”能力,除了加快转移支付外,中央财政还将逐步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的逗留比例,加强地方库金的运行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等
例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逐步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的逗留比例。 从3月1日到6月末,根据确定的各省当年逗留比率统一上升了5个百分点。 据估计,前四个月保留款将增加约1100亿元。
最近财政部提前宣布第三次向今年的地方政府增加特别债券金额1万元。 除了前两次早期发行外,今年的新地方国债额为18480亿元,新债券的早期发行额达到28480亿元,大力推进扩大比较有效的投资。
“中央财政统一增加赤字,上年度结转资金,设置减少从本级支出中解放的财力等途径,切实提高对地方的财力支持力,有力保障基础运行。 积极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法,确保资金直接到达市县基层,直接到达民生行业。 ”。 刘昆说。
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 “各地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政府严格生活成为必然的选择,减少人工费、事务费等行政支出。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业绩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指出,必须在各地切实确立地产适当、综合的措施,特别是“长时间度过”的思想,科学地配置今年的收支预算。
目前,各地正在进行一系列应对收支矛盾的探索。 例如,各地通过控制通常支出和“三公经费”,贯彻“领取定支”的大致上等,努力降低行政价格。 厦门、贵州等地,全面实施零基础预算改革成为今年生活的真正把戏。
白景明认为,只有加强预算管理,特别是优化支出结构,才能缓和收支矛盾,实现财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要加快完善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降低常规支出的标准水平。 要加强预算业绩管理,特别是业绩评价结果的运用,通过业绩评价大幅度减少低效率的无效支出。 “我国经济稳定中良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特别是现在的经济社会运行逐渐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随着中央部署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落地,财政收入的减少幅度逐渐变窄,地方财政收入状况逐渐变好,收入 ”白景明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曾金华)
标题:热读:各地面临压力 怎么化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