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让宪法铭刻人心
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最重要的法律刻在哪里?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回答说,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不是刻在大理石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心中。
确实,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 另一方面,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包括国家权力在内的所有机构和个体不得越过宪法规定的边界。 另一方面,宪法也是民权的保障书,宪法上的民权是公民的主要、根本和有决策意义的权利。
年2月24日19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大总书记强调,宪法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支持和诚实的信仰,加强宪法学习推进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 宪法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心灵支持。 宪法的价值在于人民的诚实信仰。 12月4日,第七个国家的宪法日如约而来。 为宪法设立特别节日,其实质在于在宪法实施中,真正使宪法成为人民权利的根本保证。
在现实中,与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通常的法律相比,宪法是比较抽象的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似乎不充分。 究其原因,除了宪法条款本身的抽象性之外,还可能与宪法解释、违宪审查机制不完全等因素有关。 效力感知不到,信仰的生成自然缓慢。 在宪法上刻下人心,必须切实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对国家来说,必须真正害怕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以保障公民权利作为行动的出发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要求,依法治国首先需要宪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需要宪法治国 年11月16日至17日的中央全面法治国业会议也再次确认了这一点。 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标准,任何组织、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以任何形式进行言代法、权力压力法、徇私枉法,都不允许发生违背人民利益的事件。
对公民来说,必须充分相信宪法,积极运用宪法,成为宪法的坚定拥护者,把宪法作为保障自身权利的最有力武器。 民权的产生有起点,但迅速发展和实现没有终点。 在现在和今后的某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积极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系统研究反映了法治行业人民群众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法治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其中,人民群众服从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精神指导,树立宪法意识,培养法治思维,积极维护法治中自己享有的公民权利,监督宪法的实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超过了文案的水平,所有公民都感到亲近。 (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题:热点:让宪法铭刻人心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3/48373.html
上一篇:热点:这一胜利,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