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从讯问嫌疑人到接受质询身份转变需适应警察出庭还原事实重于作证妙招
本篇文章2053字,读完约5分钟
上图是在研讨会上在模拟法庭作证的警官。 下图是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李恩树摄影
□本报记者李恩树
证人周其海告诉法庭。 审判长一句话,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刑事支队四大队的大队长周那海被法警带到了法庭。
这是最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召开的警察在证言理论和实践研讨会上进行模拟法庭的场面。 周那片海扮演了涉嫌在伤害致死刑事案件中受到酷刑的民警。
心里还很紧张。 周那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我们没有事先与法官、起诉者、辩护人进行过对话,所以不知道他们会问什么,只有实例的基本情况。 在模拟审判中,对辩护人的强迫性问题考验我们的应对能力。
模拟法庭结束后,与会代表在出庭民警们的表现上打出了高分。 但是,警察出庭作证,作为撰改后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司法实务依然存在很多难点和问题。
推进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整性
周像那片海一样出庭作证的是4名民警,来自苏州市公安机关,分别扮演了2名审问民警、1名现场调查民警、1名鉴定人。 这四名民警来自警察的时间不短,但现实中几乎没有作证的经验。
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刑法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第二是人民警察就履行职责时目睹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适用前款的规定被视为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确定规定。
新刑法首次规定了警察出庭作证的相关内容,警察出庭作证是警察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审查证据合法性的做法,意味着司法从专横向司法理性的转变。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所长王越飞说。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向同志表示,在司法实务中,警察出庭作证最重要的意义是推进证据制度的完整性。 司法实务中存在很多被告人的供述情况,有些案件的客观证据非常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排除被告人的供述对案件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有些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供述,其他证据很难明确罪行的量刑。 因为这个被告人供述会严重影响事件。 这时,警察出庭作证在推进案件质量证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警察出庭作证,关系到审判程序的公正。 辩护双方交叉向警察进行讯问质量证明,可以更好地证明警察在现场调查、嫌疑人讯问等方面是否合法。 警察出庭作证此类程序,可以进一步鉴定证据的真伪。 中国政法大学的陈光教授说,为了查明审判程序的合法性、实体的公平性和事实的真相,警察有必要出庭作证。
明确的身份比较作证
从专门审问嫌疑犯的警官变成了在法庭上接受审问的证人,许多专家认为,从强身份到平等身份的变化会给作证的警察带来明显的不适感和抵触感。 因此,专家们指出,学习应对身份变化是出庭作证的警察们应该接受的第一课。
冷静诚实,这是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焦鹏向警察证人建议的。
警察出庭作证该做什么? 在司法实践中,出庭作证的多名警官不想澄清。 焦鹏说,警察作为证人出庭时,如果涉及被告人拷问等违法证据排除,警察必须为自己辩护。 然后,你必须诚实地回答法官、辩护律师的问题。 不要想什么答案。 最好的是恢复客观情况。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做成熟的办事员,对自己经验丰富的辩护人掌握一定的出庭作证技巧,显然不是坏事。
律师经常问诱导性的问题,但警察回答不好的话‘ 因为是陷阱,警察出庭作证时,从律师的角度考虑,理解对方的思考模式越来越多。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嘉毅提议。
河南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总队长华列兵认为我国警察出庭有三个身份:一是警察证人,即执行公务过程中自己所经历的犯罪情况需要向法庭说明。 二是调查员来法庭证明搜查、逮捕、案件等情况,比如被告人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 三是作为鉴定人、现场检查员等专家,就专业问题作证。
所以,在警察出庭之前,必须弄清楚自己出庭时的身份,使之可以对比作证。 华列兵说。
警察出庭应尽快遵守制度规范
在现在的司法实践中,警察出庭作证的问题还很多。 这个说法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赞同。
根据自己的经验,同志把现在警察出庭作证的问题总结为警察出庭作证的案件数量很少。 警察出庭作证不容易,没有完全的机制。 警察出庭作证的效果不理想。 警察出庭应该适用特别程序还是通常的证人出庭制度还不确定。 警察拒绝作证时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仍然是个重要的问题。
以前鉴定人不想出庭接受咨询,但目前只有很多警官出庭,证明出庭是继续搜查,这种变化是法制的进步。 但是,在基础实务工作中,普遍存在不知道警察如何出庭,缺乏比较有效的规范性指导等问题。 作为基层来的民警,我想尽快提交关于警察出庭的规范文件。 苏州市公安局刑事支队两大队的大队长周强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程琳说,为了实现警察的出庭作证,警察必须首先积极改变思想观念。 从执行者到证人的身份变化不容易,但这种变化很重要。 警察的案件必须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新刑法修改后对证据的合法性要求更高,如何合法取证特别重要。 切实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和申辩能力,能雄辩的是能力和素养,用法律和口才申辩非曲直是重要的能力。 今后要加强警察出庭素质教育训练,素质要求警力,教育训练要求战斗力,通过教育训练,培养警察出庭作证的能力。
本报北京10月20日
标题:热点:从讯问嫌疑人到接受质询身份转变需适应警察出庭还原事实重于作证妙招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1/4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