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环保督察:从“督企”到“督政”
本篇文章3364字,读完约8分钟
成立地区环境保护审计中心以来,环境保护审计的实务从知事企业到知事政,在党政同责任一岗双责任制度的辅助下,成绩可靠,也做了地方环境保护的实务,但其制度化的运营还必须完善。
整改3113家公司,立案处罚803家公司,立案侦查52件,刑事拘留18人,问责476人… …
据当地媒体报道,自去年4月27日中央第四环保监察组向安徽省开展环境监察业务以来,截至6月14日,监察组移交当地处理的31件3719件来函访问全部完成。
没有独特的东西。 据贵阳市生态委员会消息,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监察组进入贵州后,截至6月27日,贵阳市收到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转型品1681件,编制了1303件。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次贵阳市收到了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提交的来信,占全省3453起事件总量的48.68%。 其中,重复投诉500件,实际投诉1181件,结算率为77.51%。
6月26日,环境保护部对各地环境保护部门从去年1月到5月实行《环境保护法》的辅助方法,向媒体通报移送环境犯罪案件的情况,对调查案件数量少的天津、广西等进行点名批评。
随着第三次中央环境保护审计工作全面启动,中央环境保护审计已经覆盖22个省。 7个省市进行第三次中央环境保护审计的7个审计组完成了省级审计任务,有1278人负责。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邓斌说,这次中央环境保护审计的范围广、长、力度大,对地方政府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对于阐明现有环境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政府、社会、公司共同出力的多元环境共治的国家环境管理新体制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保护监视利刃来袭
地区环境保护审计中心成立后,知事企业转向了知事政。
据悉,今年4月24日至28日,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陆续进入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警部。
至此,中央环境保护监察员覆盖了22个省。 截至5月9日,7个检察小组收到群众14479起通报。 经过整理合并的反复通报,检察小组累计向被检察地区进行了9194件转变。
但是,形势不容乐观。 环境保护部监察局局长田勇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至5月,全国各事件数量上升,执法力度提高。 五类案件的总数增加了201%。
根据 统计,从今年1月到5月,全国实施了5种案件13478件。 其中,每日连续处分案件增加64%,为392件。 扣押案件6030起,增加了208%。 停产限制案件为2999起,增加了331%。 移送行政拘留从3062增加了230%。 涉嫌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的案件从995起上升了51%。
到目前为止,被称为中国环境保护史上国家级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的行动持续了两年。
但是邓斌的研究表明环境保护审计工作可以追溯到2006年。 从今年开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部前身)成立了华东、华南、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环境保护审计中心。 这打破了一定程度上分块的地方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察体制,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紧急中心和区域环境保护监察中心的国家环境监察系统。
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审计方案(试行)》,确定建立环境保护审计机构,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任一岗双责任。
邓斌认为,这意味着地方党委将与政府一起接受监督,警部复印件将从知事企业到知事政。 这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环境保护行业贯彻中央党风、政风要求的具体化,是严格治党、严格管理党的统治理念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直接体现。
年末,中央环境保护审计在河北拉开了试验帷幕。 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访问河北省委省政府18个有关部门进行咨询,接到群众电话通报,与知事进行提取,在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开展了下沉审计。
年11月末至12月末,第二届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进入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甘肃、陕西等7个省市。 从今年开始,中央在区域环境保护监察中心的基础上,派遣了3个环境保护监察组,以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为中心的中央环境保护巡回制度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
邓斌说,环境保护监察组的重点是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职务状况,以问责的方式追究和执行责任。 改革后的环境监察具有典型的命令控制型行政管理优势,强调了对环境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行政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lsquo。 重企业轻政的监督管理方法。
工作进展顺利
搞好了环境保护审计、地方环境保护事业
环境保护审计有力地推进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加强。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各级党政领导对党政府和责任同一岗双责任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公司对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更加自觉,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不断提高。 平时非常忙的7省(市)党政地市的高层,关于中央环境保护审计的话题,经常谈,积极谈,有时排除下一个议题。
安徽芜湖市委书记潘朝晖认为,问题不暴露,不太容易处理。 他说,要把问题在民众面前曝光,在检察组面前曝光,不能迂回,不能避免,不能拖。
在大气污染问题上与环境保护部进行了两次协商的山西吕市委书记李正印说,吕产业结构重,污染排放量大。 城中村、城边村的散炭供暖面积大的小散射污染公司逃避监督管理等。
环境污染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不能认识、不能重视、不能履行的问题。
福建宁德市市长郭锡文认为,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外,还反映了党政治与责任、对一岗双责任的认知模糊、部门间环境保护事业任务不太确定、职责界限不明确等问题。
湖南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说,虽然有环境问题的存在、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主观原因,是党委政府和一点功能部门长时间不重视,不及时行动所致。
这和内蒙古某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石勇(化名)的心情很相似。 环境保护监察组来了,我们很忙,局长需要专门调查,陪着资料的调查,我们随时待命。 有些同事不能休息到周末。
但是,现在我们做得很好。 石勇说,以前县里开会,环境保护局局长发言的机会很少,在实行党政同责任制度后,如果遇到招商项目,县高层需要先听取环境保护局的意见。
中央环境保护监察员任职,县‘ 正在认识到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事业不能只有环境保护局一家人做‘ 风吹水出。 石勇说。
湖南邵阳市委书记横文密对此有很深的体会。 他说,过去,有点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问题有拖动、放下的思想,可能先放在那里了。 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下沉后,知事党委监督政府,环境保护的压力层传导了。 现在已经形成了环境问题迟早要处理的共识.。
数据显示,仅在第三次中央环境保护审计进入期间,7省(市)就6079人进行了协商,问责4018人,其中党政府领导干部占相当大的比例。 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监察组自去年4月27日进入安徽省开展环境审计业务以来,到6月14日对197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邓斌解体分析表明,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通过警部,反映出一群群众强烈的环境保护积案,使环境保护法的新制度、新措施落地,通过巡回常态化,对环境保护执法、环境保护说明责任的高压状态
期待制度化
有利于环境立法的落地,但制度化的运营还必须完善。
并不是说只要真正重视,问题就不能解决。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接受采访的10名地市级党政高层无一例外地谈到了党政同责任。
被部署为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定,党政治和责任的执行情况也是中央环境保护审计要点关注的核心复印件之一。
正如虢正贵所说,如果各职能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责任切实履行的话,就不会发生很多问题。 时任贵阳市委书记的陈刚也说,应该改变环境保护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环境保护审计严格问责,动真格,效果显着。 据说中央环境保护审计是环境保护的成吉思汗。 邓斌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确定的,检察组的基本作用是根据地区环境保护审计,进一步调查访问问题的处理、执行情况。
根据有关规定,环境保护监察组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不能擅自表达和解决,必须立即向国务院提出报告。 对于在警部中发现的新问题,必须按照警部、移交、监督的大体,将大众电话、写信通报的环境问题交给地方解决。
根据 规定,检察小组移交问题后,现在能处理的,不能马上处理的,提出修正执行的目标、时限和责任单位,努力不弄清楚问题,不放过修正不完备,不放过责任不履行。
邓斌认为,从这个立场来看,知事集团的使命超出了钦差奉命工作的范围,既是警察,也是监督。 目前处理我国环境问题的法制体系不完善,新型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政府通过中央环境保护审计形式,处理环境保护问题,具有正确及时的优势。 环境保护审计的重点不是处理问题,而是通过规范环境行政执法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人员履行责任的意识。
因此,环境保护审计客观上有利于环境立法的执行落地。 另外,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可以通过巡视发现立法盲点,总结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立法水平和环境保护立法的实效。 但是,这个机制缺乏普遍性和长期性。
这和石勇的看法很相似。 他说,目前地方党政治高层重视环境问题,但中央环境保护审计并不能取代环境行政执法,一旦巡回审计结束后,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是不容易预料的。
邓斌建议,通过中央环境监察和地方环境执法通道制度化,将实现巡回始终化为警部制度化,尝试将公司环境监督人员的经验转变为政府环境监察特派员。 然后,全面巡回和专业审计相结合,在要点区域、要点领域、要点公司实现驻点审计、审计。
石勇认为,环境保护审计应该将在街上巡逻转向在网上巡视,并将巡回反馈转变为公众反馈。 他建议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改变工作方法,建立新闻公开平台,鼓励大众通过网络、自媒体等提供环境问题线索。 这与邓斌的观点格格不入。
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尚不清楚。 但是,根据环境保护部网站的最新消息,环境保护部开展了京津冀和周边环境保护审计,派遣的28个审计组发现在检查的450家公司中,有218家公司存在环境问题。 其中,散射污染问题有65家,没有设置污染对策设施的5家,污染对策设施没有正常运转的13家。
标题:热点:环保督察:从“督企”到“督政”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0/47401.html
上一篇:热点:众学者热议非法证据排除新规
下一篇:热点:高清智能安防预计五年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