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徐玉玉案为高考生提出了什么问题?

热点:徐玉玉案为高考生提出了什么问题?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4-08阅读:

本篇文章2487字,读完约6分钟

带编辑者 临近高考,山东徐玉玉事件对公众现代高中生法律意识的讨论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相应的教育措施和犯罪预防手段也是公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以徐玉玉事件为切入点,分析现代高中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提出专业比较高中生法律意识提高的立体化培养方案,冀先生为提高高中生法治教育水平做点积极的工作。 高中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 在徐玉玉事件中,两个青少年值得注意。 一个是刚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受害者徐玉玉,另一个是在相关事件中销售考生新闻的罪犯,同年18岁的杜天禹。 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高中毕业生这么容易相信电话骗子的甜言蜜语,为什么同龄青少年会走上犯罪道路。 据笔者介绍,除外部环境因素外,归根结底是现代高中生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严重缺失。 现在,高中生接受的法律相关教育仅限于选择包括宪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等多种法律知识在内的5本《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但该教材在很多学校没有列入教育计划,同时进入的学校为考试做准备。 高中生对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方法等问题缺乏明显的理解,这些正是合格的法治社会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高中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缺乏对法律的基本信仰。 不知道法律能保护自己,不认为法律能约束自己。 这是从小人情社会教育潜移默化造成的,与学校教育这一观念的纠正不足有关。 二是没有基本的权利义务观念。 很多高中生没有认识到权利义务的对等性,甚至不能区分权利和权力。 另外,很多学生也不能正确认识权力和法律的关系,新时代的学生脑子里依然融入了旧时代的思想。 三是高中生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与高中生自己所处的年龄层有关,在青少年时代,强烈的自主意识支配下的叛逆心理和低下的非能力导致的盲从心理使高中生有了独特的犯罪主观精神。 除了特殊的主观原因外,客观上对犯罪者和受害者的法治教育不足,导致了高中生犯罪的相对高发。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 高中是青少年进入社会的前哨,高中阶段也是青少年内心迅速发展的最快时间段,如果我们的高中教育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初步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高中教育就会失败。 现在,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中学多重视对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对教育育人忽视了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功能。 高中阶段的法治教育是弥补高中教育的缺失,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法治社会公民。 因为这个高中阶段的法治教育不能本末倒置。 具体有三个目标。 (1)培养高中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高中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基础目标。 高中生马上要进入社会,也要面对和接触隐藏在社会中的黑暗面,但进入社会后只能自己摸石头过河,如果不事先训练和教育,只会成为另一件徐玉玉事件。 因此,培养高中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只要能实现违法犯罪面前的自我保护,就有立足社会的前提。 这也是徐玉玉事件给我们的最大教训。 (二)预防高中生潜在犯罪 预防高中生潜在犯罪是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高度目标。 从徐玉玉事件18岁的黑客杜天禹的角度出发,他对侵犯自己公民个人新闻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对自己行为属于犯罪的正确评价,也没有提到对自己犯罪行为严重后果的预见。 如果杜天禹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刑法,想想他会为了区区一万元钱骑上自己的花季年华。 千万不要说不行,至少迷茫和收敛。 其实,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是在这里,对什么行为是犯罪犯罪犯罪的结果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知,这种缺乏认知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3)培养高中生的权利义务意识 树立高中生的权利义务意识是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高度目标。 以往的高中生法治教育只是从防止犯罪的角度进行的,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法律和公民的生活越来越密切,高中生需要进入社会,建立多个正常的社会关系,确立其权利义务意识 高中生法律素养的立体培养方案 (一)自我培养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现在重点是日常工作和学习安排。 家庭和学校需要学生自觉提高自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培养基本的平等观念、秩序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父母的劳动态度、有趣的兴趣、习性、个性特征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树立榜样,不仅能提高教育的可靠性和感染性,还能像镜子一样经常对照孩子,检查自己,纠正自己的不好言行 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孩子的负面情绪更容易爆发,父母需要给予越来越多的关心和指导,立即防止微信,防止反抗心理带来的严重后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教育 学校是高中生家庭以外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高中生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高中生进行更全面的法律素养培养。 示例: 开设法律常识课程。 法律常识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关的法律教育不同,重点是向高中生展示基本法律常识和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更重视课程的实用性。 笔者重点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买卖关系借贷关系盗窃罪、强盗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等法律问题,建议在确立高中生维权意识的同时,了解法律红线。 组织学生观看《今天的说法》、《法律礼堂》等法治节目,利用电视媒体提高高中生的法律素养。 吸引当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法律事务所等社会力量进入校园举办讲座,与学生面对面,说明法律知识和法律问题,为学生提供法律服务,唤起高中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校园管理中使用法治化的管理方法,在高中生心中种植法治社会的种子,真正到了社会就能很快适应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具体来说,学校是建立健全的校园管理规则制度,不仅要向学生发表与学生比较的制度,教师规则也要向学生发表。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可以探索学生听证制度,让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是依法治校,严格遵守和执行校园规章制度,体现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养学生平等意识。 (作者是山东省潍坊市圣源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标题:热点:徐玉玉案为高考生提出了什么问题?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8/47106.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