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老同学建微信群学新事物
本篇文章1290字,读完约3分钟
半个月前,我们约好了住在镇上的七个高中同学去北京昌平的马削泉村看望高连淑。 她是我们高中的同学,1964年毕业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工作。 掐了掐手指,已经52年没见过了。 大家的心还是她在学校时的样子,是个沉默寡言、内向的女孩。 现在当然也老了。 但是,无法推测老成是怎么样的。 即使通过电话,也只能听到那个声音,看不到视频。
开车的是年龄最大的国梁。 从工作到退休,我当司机。 他说,深山里通向沥青道路,很好走。
马削泉位于从南口向西的崇山峻岭之间。 据说因为杨六郎战斗的那年口渴难耐,他的军马从泉水里出来了。 但是,不一定可靠。 因为正史上没有杨家在这一带活动的记载。 但是村名古已经有了,现在也在使用。 正好在4月,沿路开满山的野杏、野樱盛开,变得雪白,我们不由得再次停车拍照。
当然最期待的是即将到来的久违的再会。 印象太远了,老同学的名字无论是淑女还是书还是枢,都有点模糊。 但是,这些孩子不会影响见面时的兴高采烈。 女学生们冲进去,马上拥抱成了一群!
山野的风把70岁的高连淑吹得乌黑,村里女主任的经验使她变得开朗。 一开始我有点语言不通,52年后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一边说话一边想起高中时代。 那时她的同学也回家了,先从县里把车倒在公社里两次,然后走十几里的山路。 第二天我必须更缩短时间。 不然我就不能坐车了。 上中学的时候,这十几里的山路,还得每天用脚量。
现在好多了。 村村通过了车。 村民的生活从满目青堂瓦舍可以看出。 淑家节快乐,新建的北房宽敞明亮,招待我们的饭菜都是绿色食品。 大家坐着边吃边谈,笑着欢呼。
回去的路上,有同学建议应该为连淑做点什么。 因为我看到农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和北京市相比,由于闭塞多少有些延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你怎么帮助?
我想买高端智能手机和液晶电视。 但是,因为宽带和有线没有入住,所以否定了。 其次,还提出了安装太阳能和土制暖气,根据条件的不同,不能通用。 讨论了一路上,但没有决定。
回家继续微信、电话信息表达,多次重新,终于形成了先买电压锅的统一意见。 请熟悉网上购物和支付的玉荣先生。 玉荣是我们老同学群体的群主,责任和民主,马上选择几个项目,送到小组,让大家酌量。 所有表现通过后,玉荣马上下单。 不久就到了。 又是国梁开车,赶到玉荣家夺回来,马不停蹄地被送去连淑家。 据国梁微信报道,他向连淑传达了老同学们的讨论过程,当场示范,煮了一锅饭。 我们看到了。 有很高的评价。
以为事件到此为止,如愿以偿,就必须完成大业。 但是,接下来有很难的问题。 我在说aa制的话。 我怎么才能付给组主玉荣? 邮局汇款? 玉荣住在部队大院,住址不明,汇款也有很多不便。 网上转账? 当面对没人能做的面给她吧。 谁知道下一次派对什么时候来? 一个小问题,把老人们难住了! 最后,只能等下一个派对早点来。
不到 天,国梁发来微信,通知连淑家安装了太阳能! 这个消息使大家吃惊。 她的老同学接受新事情的热情和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评价。 反观像我们这样的镇上的人,反而显得保守。 我想不起是否应该好好学习网上支付等加快步伐。
标题:热点:老同学建微信群学新事物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6/46381.html
上一篇:热点:一名日企高管的牢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