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4-01阅读:

本篇文章952字,读完约2分钟

卖了一个麻袋的旧书,结果只买了一个麻袋。 最近的《望》信息周刊报道,中国教材的浪费非常惊人,每年零售数量超过29亿册,共计约260亿元的中小学教材最终作为废品回收的情况很多。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教材浪费严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十余年前开始媒体和学者就关注和探讨中国教材的回收利用。 另外,如果教材再利用的话,估计可以节约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水和633.5万吨煤,或者建设4万所希望小学等。 但遗憾的是,尽管每年都在讨论,教材浪费的问题多年来没有改善。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从空调器涨价到饭菜少,我们不断抛弃各行业奢侈浪费的恶习。 但是,教材持续浪费,每一个毕业季节废品堆积场都组装教材堆,本应该成为古董的教育磁带把教材捆起来卖,哭笑不得。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教材的回收在哪里很难? 表面上产业链的闭塞提高了供求整合价格,循环采用价格过高,或者旧教材破损严重,由于消毒和卫生的需要难以直接进入教室,或者循环教材不能随便做笔记,学生只需要另外买笔记本记录,就这样。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有些学生的家长说,主要科目的图书学生每天都在使用,蘸着唾液翻着。 如果消毒条件跟不上,我们的监护人说不想让孩子用旧教科书。 这也确实是限制教材循环采用的现实因素。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但事实上,阻碍教材回收的最重要的障碍老虎是每年数百到千亿的教材生意。 销售所有的新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收入,循环所有的旧纸意味着更高的管理价格,因此即使浪费更严重,旧书依然只能作为废品销售,必须继续购买新书。 每年投入新教材的数百亿美元,不仅有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有需要促进成本的奇怪观点。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指望白白提取内需真是荒唐! 减少树木等的消耗,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 教材回收的利益当然在海外已经非常普遍了。 在西方国家,一本教材的平均采用寿命从4年到5年,而在我国只有半年左右。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新闻技术等免费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循环利用,教材循环利用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消除教材浪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环节,但观念的转变和相关好处的存在并不容易实现教材的循环利用,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出版社、教育部门的大量合作。 希望各方面的小组集中力量,制定实现教材循环利用的可行方案,真正彻底处理教材浪费这个老问题。 (评论家吴鹏)

标题:热点:教材循环采用是否卡在教材“生意化”?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1/45286.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