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南方气温高于北方,为什么却让人感觉更冷
本篇文章1017字,读完约3分钟
翻译:南方的气温明明比北方高,为什么感觉更冷呢?
有等待穿秋水的和忘记穿秋裤的寒冷。
现在气温下降,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初冬的景象,冷感越来越压迫人。
11月26日,记者采访了湖北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请他谈谈冷感的理子。
黄智敏表示,人体的冷感与空气的水分、风速和蒸发等有关。 水的变态和各种气象要素紧密配合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可能导致冷感的偏差。
潮湿的冷比干的冷
让我们比较一下长江中游的武汉和纬度比它高十度的北京。 北京元月的平均气温比武汉低7.5℃左右,但北京被认为没有武汉冷。 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武汉的绝对湿度(空气中每单位体积含有的水蒸气质量)和相对湿度(与空气中的实际水蒸气压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比北京大得多。
空气湿度大意味着人体表露出部分(如头部、手)中含有的水分越来越多。 水的热传导率比空气大得多(水为4.18,空气为0.002508 ),有利于人体的热扩散。 另外,水分蒸发需要消耗人的热量。 因为这个人的体温会下降。
另外,武汉冬天的日照时间数比北京少得多,缺乏阳光直接照射,人在很多阴湿的天气里觉得武汉比北京冷。
综合这些因素,武汉似乎气温比北京低。
雪融化比下雪冷
民间故事中有云:“雪不冷,雪不冷”。 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在同一地方,通常下雪时冷暖空气对峙,所以一般风速小,人体表面水分蒸发慢,消耗热量少。 另外,天空云层密集,地面是辐射冷却(指物体因辐射而散热的过程),但云的“逆辐射”会反馈一部分热量。 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后,会释放出潜在的热量,在地面或近地层的空气中得到部分热量。 因为下雪反而不觉得冷。
但是,在下雪晴朗的夜晚,天空蔚蓝无云,地面和近地层的空气辐射冷却很强,气温往往比下雪时低。 第二天晴天,雪融化又消耗空气周围的热量,还残留的冷平流也带来一定的风力,蒸发人体的水分,降低体温。 人们普遍认为下雪比下雪冷。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会感到冷。
而且那些状况让你觉得冷吗?
城市内大楼林立,风小散热慢,加上工厂、居民生活等排热,气温比乡下高。 相反乡村是空的,空气流通,风速大,有点绿色的植物蒸发或水面蒸发的话热量多,气温相对低。
另外,如果天气从晴天到阴天,慢慢下雨和下雪,温度下降幅度小,人们容易适应生理和心理的话,就不特别冷。 相反,天气突然变成雨和雪,急剧冷却,体表的相对湿度急剧上升,人体被风吹得急剧蒸发消耗热量,对生理和心理的感觉更冷。 (刘志伟)
标题:热点:南方气温高于北方,为什么却让人感觉更冷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8/4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