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总数已达23项
本篇文章1771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馀璐) 12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 icid )第71届执行理事会以网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公布了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中国申报的4项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这四项水利工程分别是福建省福清天宝陂、陕西省龙颈渠引洛古灌区和浙江省。 至此,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到23项。
天宝陂水库。 水利部给图
天宝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龙江中段,建于唐天宝年间( 742-756年),因此被称为“天宝陂”,水库体长216米,高度约3.5米,其中150米是唐朝到明代修理的老水库。 天宝陂布局精巧,结构先进,采用宋代浇灌铁汁的方法加强坝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绝水利工程,为福清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聚集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福清从一个排斥地向全国百强县转变的快速发展过程 现在,天宝po周边的城市建筑林立,但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工程布局,灌溉下游的1.9万亩耕地。 千年天宝陂目睹了福清沧桑的巨大变化,完美地诠释了古人的“择水而居”理念。
龙头堤。 水利部给图
龙颈渠引洛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黄河二级支流北罗河下游,秦东平原魏洛河段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采用临晋郡守庄熊罴建议修建龙首水道。 3.5公里隧道工程首次发布了《井渠法》,因此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道,成为祖国水利科技宝库的宝贵财产。 之后,拉洛灌溉费有传承,各有特色。 1933年,杨虎城将军提出修、李仪舆计划,在龙颈渠建设“关中八惠”之一罗惠渠,发展迅速,至今,灌溉农田74.3万亩,人口69万人,是陕西省重要的名优粮果基地。
白沙溪三十六堰第二堰。 水利部给图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源城区,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堰堤引水灌溉工程。 公元27年补国大将军卢文台回到这里首次建造了白沙堰,在此后的百余年间,部下和后辈相继跨越45公里,建造了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个堰。 比较了白沙溪落差大、深潭多的优势,探索了“用潭筑堰”的科学方法。 其引水灌溉带来了巨大利益,使浙江中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仓库之一。 为了彰表卢文台的功绩,历代朝廷将其追封七次,民称其为“白沙老爷”,供奉在寺院的很多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白沙溪建设了沙畠水库和金兰水库,一些古堰永久留在水底。 但是,至今仍有21个古堰继续发挥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达27.8万亩。
桑园围水利部给图
桑园围城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北江、西江大堤合围,以种植历史上广阔的桑树而闻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础围水利工程。 堤坝全长64.84公里,用地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 桑园水利工程建设开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基础农业开发的历史,发挥灌溉、防洪排水、水运等效益,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快速发展和佛山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证据,是地区灌溉农业快速发展和人居
灌溉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支持对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清单从年开始设立,目的是整理世界灌溉文明快速发展的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总结以前流传的灌溉工程的优良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的快速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今年与中国的四大遗产,第七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上的有来自印度、伊朗、日本、韩国和南非的10项。 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到105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16个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利建设的国家之一灌溉工程建设迅速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迅速发展。 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是,以灌溉作为中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数量多,类型多样,发生了地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涵盖了灌溉工程几乎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灌溉效益最显着的国家。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保护灌溉工程遗产体系,发掘传承区域特色的水利史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案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和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发掘中国灌溉史文化,向世界发表,研究和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和管理经验,是乡村振兴、生态文化
标题:热点: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总数已达23项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7/4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