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鼎苍穹 革新引领“十三五”中国航天
本篇文章2943字,读完约7分钟
问题:问鼎苍穹创新领导“十三五”中国航天
翻开栏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赛阶段。 在以习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五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大科技成果持续出现,给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从今天开始,《科技日报》开设了“十三五”成果朝圣”栏,使用事实和数字,通过人们切身感受到的一点点滴,向你呈现出我国各行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引领改革快速发展的辉煌成果。
9月2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的消息:天问1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第二次轨道的中途修正。 在轨道上飞行了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飞行距离约1.6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年7月下旬实施的中国火星探测任务举世瞩目,而“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的亮点不仅如此。 从年到年9月27日,中国共实施了140次航天发射任务,年和年航天发射次数连续居世界第一。 五年来,中国航天在重大工程推进、技术创新迭代、运营模式探索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绩斐然。
重大工程进入了新阶段
年5月5日18点整,长征5号B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从中国文昌宇宙发射场点火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事务所宣布,在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第一战取得了胜利。
迄今为止,中国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于年7月19日被控制再次进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至此,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所有任务均顺利完成。
随着任务在空间站阶段拉开帷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踏上了新的征程。 根据计划,中国从2021年开始发射天和核心室、问天实验室和梦天实验室,进行空间站基本配置的轨道组装建设,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设。
年6月23日,发射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7月31日,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设。
年11月5日,中国用“一箭双星”的方法将北斗3号第一颗网络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网络的新时代。 31个月来,中国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卫星,成功率达到100%,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网络发射新记录,比预定提前半年完成了全球星座配置。
年9月23日、24日,玉兔2号月球车和嫦娥4号着陆机分别于22月白天完成工作,进入月夜休眠。 在月球背面度过了630个地球日,玉兔2号累计行驶了547.17米。
嫦娥四号的任务从年开始实施。 年5月21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4号中转星,成为世界上第一颗在地面月l2点halo任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嫦娥4号于12月8日踏上月球探测之旅,于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的南极iteken盆地冯·卡门陨石坑的预着陆区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嫦娥四号的任务揭开了我国月球探测四期工程的序幕,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也将在“十三五”末期收官。 根据计划,中国将在年底前发射嫦娥5号探测器,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实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环绕、坠落、返回”三步目标。
新技术逐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下一代火箭集体登场,逐渐密集,在多而杂的航天任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火箭迅速发展进入绿色无污染的新阶段,运输能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年,长征7号、长征5号火箭相继首次飞行成功。 年,长征7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天舟1号货船,发射了我国第一艘“宇宙快递”。 从年开始,长征5号系列火箭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从执行空间站首次飞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到执行嫦娥5号、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征11号火箭自年初以来,几年内十战全胜,将51颗卫星送入轨道,填补了我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 长征6号火箭继第一次飞行创建我国一箭多星发射记录后,分别于年和年完成了第一次商业发射和第一次低倾角圆轨道发射。 另外,长征8号火箭预计年内首次飞行,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能力的布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火箭技术攻关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大型火箭深化了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 天地往返飞机、复合动力飞机等新技术行业的研究开发取得了突破,演示验证等事业相继完成。
另外,中国的卫星技术也上了一个新阶段。
年12月27日,实践20号卫星发射成功。 是东方红五号卫星公共平台的第一颗飞行试星,也是目前中国技术含量最高的卫星。 “如果东四平台给了我们与国际同行同样的竞技实力,通过东五平台,我们就能实现从跟进向领先的转变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企业五院总工程师周志成说。
年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2日经过19小时在轨道上飞行,其返回船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着陆,试验任务顺利成功。 新一代载人飞船面向中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的诉求进行论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机,具有高度安全、高可靠性、模块化、多任务、可再利用等优势,未来与中国近地空间
商业宇宙的迅速发展稳步推进
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元年。 进入“十三五”,中国的商业航天从破冰航行时的混乱迅速发展到秩序,一些民间航天公司把蓝图变成了现实。
年7月25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企业研制的双曲线1号火箭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民间火箭零的突破。
现在许多商业航天企业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进展。 青矢宇宙瞄准液氧甲烷火箭的路线,顺利完成了“天鹊”80吨、10吨级发动机的许多全系统热试车的评价。 北京玉客航天科技有限企业侧重于火箭的研究开发,成功进行了几次火箭低空飞行和垂直回收试验。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企业、天仪研究院等开发的商业卫星已经在宇宙中运行,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各行业做出了贡献。
有关部委积极为商业航天的迅速发展创造环境。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年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表示,该局将在政策层面支持商业航天公司,进行服务业,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健康迅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也在《关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支持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扩展航天产业链,扩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
为了应对商业宇宙的大潮,宇宙飞行“国家队”也积极发表了相关计划。
在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峰会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将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项目。 第二年,该集团又推出了高速飞行列车项目。 科技日报记者说,“五云一车”工程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年2月,宇宙科工集团随着社会化、市场化成立了专业为商业发射服务的宇宙科工火箭企业,其开发的高速船系列火箭近年来组织实施了多次发射,在商业发射市场上备受瞩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出的低轨道宽带通信卫星系统迈出了实质性建设的步伐,系统第一颗星于年12月29日发射成功,第一期60颗卫星于2022年在网络运营,向全世界通话, 提供数据收集及网络访问服务的预同组配置了高景一号4星组网络,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全自主开发的0.5米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商业遥感服务能力 该集团中国火箭企业研制的捷龙1号固体火箭于年首次成功,对利用社会资本开展研发生产的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付毅飞)
标题:热点:问鼎苍穹 革新引领“十三五”中国航天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1/3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