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家纺织公司的“绿色蝶变”
本篇文章3012字,读完约8分钟
张梅
纺织业的小作坊怎么成为环保公司? 以出生长大的“湖州籍”公司的美欣达为缩影,从浙江省以前传来的领域公司在一泉“金融活水”完成了“绿色蝶变”,获得了新生。
美欣达集团创立于1993年,由以纺织印染为主要业务的小型民间公司开始。 随着纺织业普遍陷入困境,美欣达集团寻求蝶变之路,将眼球固定在垃圾发电产业上。
垃圾发电产业很好,但先行投资也很重。 “现在融资运营多样,但企业项目大多跨越地区,外国银行可能不知道湖州公司,所以当地银行的支持很重要。 ”美欣达集团副总裁方明康对记者说。
2008年米欣达集团建设了第一项垃圾发电工程。 年9月,米欣达集团大幅度迅速发展的垃圾发电板块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成功上市,成为从纺织印染产业正式转变为环保产业的里程碑。 目前美欣达集团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具有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公司之一浙江旺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环保能源为主要业务之一的大型民营企业。
为什么绿色金融能比较有效地为绿色生态产业做贡献? 为米欣达等一系列公司提供“绿色贷款”的华夏银行湖州分行提供了绿色金融湖州实践。
——可追溯性
“顶级+基础”继续推进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概念的正式确立大致从年开始。 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7部委发行了《关于构筑绿色金融系统的指导意见》。 《意见》确定了“绿色金融”的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环境保护、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行业项目融资、项目
快速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方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副本。 年以来,中国沿着顶级推进和基础水平探索了两条路径,继续推动绿色金融的迅速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迄今为止,自年中国绿色债市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以来,年发行量和库存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绿色贷款余额逐年增加,在所有公司贷款中占近10%。
根据中央银行11月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报告()」,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扩大,产品服务不断创新。 年,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超过2800亿元,绿色债券库存规模近6000亿元,居世界前列。 年绿色公司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合计224.2亿元。 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行业相继出现,比较有效地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价格和项目风险。
俯瞰湖州市(人民网张梅摄影)
为了推进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国务院于年6月批准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八地(市)建设绿色金融试验区。 湖州至此成为第一个“全国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中国绿色金融试验区的五项主要任务是鼓励中国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业务,促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债券的发行,探索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支持政府政策
为了完成中绿色金融试验区的任务,踏上绿色金融迅速发展的“高速列车”,近年来华夏银行湖州分行立足于湖州市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投入到绿色金融迅速发展推进全线升级转型的事业中。
——突破
“五专模式”保障高效运行
像美欣达集团的绿色模式一样,把前传的民营公司变成绿色领导公司,把城市垃圾“生产者”变成“无废城市”建设者、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服务者,以及“两山经济”的探险家和实践者,是绿色金融的迅速 在浙江,许多民营公司用实际行动实践这一初心。
连续多年位于中国民营公司500强的浙江民营公司浙江大东吴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浙江大东吴集团有限企业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集建筑、房地产和商贸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 从以前传下来的产业向绿色模式的转变和升级改造不能得到银行信用资金的支持。
年以来,大东吴集团不断建设符合绿色产业准入标准的新项目新产业链。 如果建设“智能绿色工厂”和“现代化绿色建筑产业”的生产工厂项目。 公司项目总额的逐步增加带来了应收账款的增加,带来了退款周期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支持大东吴集团符合绿色建筑主题政策的要点项目落地,华夏银行湖州分行为由我们提供绿色信贷,以项目贷款的方式与大东吴集团合作。 》大东吴集团总裁吴淑英表示,“华夏银行湖州分行根据集团子公司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企业的营业优势,通过《绿贷》等平台给予大东吴集团多种产品支持,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
华夏银行湖州分行充分利用“绿色贷通”平台促进绿色贷业务快速发展,满足公司融资诉求,贷款周转利率和公司融资价格也下降。
为了实现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目标,华夏银行湖州分行正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五专模式”:专业机构、专业审查渠道、专业化项目识别认证、专业信用规模、专业审查。
因此,华夏银行湖州分行专门成立了绿色金融部,承担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制定和传导、绿色产品的创新、绿色领域的调查等工作,为总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中后台信贷支持。 此外,湖州分行一再重复“顶级”责任制,绿色金融发挥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事业集团的推动作用,定期召开例会,自上而下传导执行绿色金融战术,绿色金融部
现在,“五专模式”运行良好,逐步完善,巩固了短期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同时确保了业务的长时间持续快速发展。
据华夏银行杭州分行长闪炯智介绍,“截至9月底,华夏银行杭州分行绿色信用余额达130.90亿元,表内外绿色金融业务余额达207亿元,其中绿色信用业务在华夏银行所有银行系统内超过六分之一。 ”。
——领先
“商务+投行”引领产业转型
做绿色金融,资金不足怎么办? 为了扩大绿色金融的资金来源,今年以来华夏银行湖州分行致力于探索“商务+投行”的业务模式,迅速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为用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
“商务+投资”模式,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应对银行领域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在银行内部迅速发展投资领域的业务,同时与各自集团内外的证券企业投资部门展开多种形式、更密切的业务联动关系。
华夏银行湖州分行作为依靠总银行资产管理部加入国内第一个联合国“投资大体”组织( pri )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机构成员,全力发行和销售总银行esg理念投资系列的第一批资产管理产品,抓住绿色债券自主创新
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也为华夏银行湖州分行找到了绿色金融的切入点。 去年10月浙江省内同行首次落地800万美元世行转换项目贷款,用于湖州安吉地区某中央企业“35mw农光互补项目”的建设。
湖州建筑夜景(人民网张梅摄影)
此外,华夏银行湖州分行也非常重视绿色信贷数据管理业务。 作为信用准入和批准的一环,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标志的“双重审查”,绿色金融部、风险和合规管理部共同审查业务是否纳入绿色信贷范畴,杜绝所有“漂绿”行为。
“湖州分行将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和防灾项目、垃圾解决和污染防治项目、节能环保产业、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 ”湖州分店经理陈建平说。
“到第三季度末,华夏银行湖州分行“绿色信贷”余额为50.2亿元,比年初增加6.26亿元,增长14.25%。 绿色信贷项目共计45个,家庭平均融资金额1.1亿元,“绿色金融”业务总规模达到79.2亿元。 》华夏银行湖州分行长陈建平向记者介绍说,“越来越多的信用资金流向绿色实体经济类项目和要点建设项目,结构趋于合理”。
“华夏银行湖州分行将继续发挥产业基金推动绿色点项目和绿色实体经济的引擎作用,支持湖州向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前进。 ”陈建平说。
标题:热点:一家纺织公司的“绿色蝶变”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3/38203.html
上一篇:热点:用数字化重新定义零食供应链
下一篇:热点:中国科技公司带着模式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