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茅台在国外也开始供不应求了
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新闻本报记者王新伟通讯员李铁
茅台方面表示,中国是酒生产大国、酒支出大国、酒文化大国,但中国的酒企业还不够,企业品牌还不够,国际化程度还不够。 这也是茅台明明不应该已经在中国市场供应,却大力扩大国际市场的理由。 茅台开拓海外市场不仅是为了生意,还想通过国际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前几天在珠海闭幕的“年贵州茅台酒海外经销商大会”是茅台集团国际销售体系的另一个“审查”。 与往年相比,今年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茅台的供给不足现象开始从国内市场扩大到海外市场。
茅台先生
“去年,海外市场也出现了供应不足。 这是最近以来海外市场上最明显的变化。 ”。 茅台集团会长李保芳说,茅台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曝光度提高,意味着世界顾客对茅台酒着迷。
据悉,年以来茅台的海外销售开始广泛展开。 对此,茅台集团的决策层确定,随着海外“茅台热潮”的高涨,将来茅台将继续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开拓海外市场。 现在集团加紧制定企业品牌定位计划,更符合公司优良迅速的发展战术。
海外的“茅台热潮”离不开海外经销商的市场开拓。 在大会上,李保芳是保加利亚的j&; m企业代表沃尔德基·索耶卡的“发明”一词“茅台先生”说。 “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客人享受茅台的好品质,让我们的海外经销商成为最骄傲的推销员,成为收入最稳定的‘茅台先生’。 ”。
质量至高无上
据大会报道,截至今年10月底,茅台集团出口茅台酒和系列酒1564.94吨,创造了3.66亿美元的收益。 年同期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茅台集团出口茅台酒和系列酒1558.66吨,出口创汇3.34亿美元。 对于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茅台出口量根据去年的规模略有增加。
“茅台酒从投入到出货经过30道工序、165道工序,需要5年时间。 在质量问题上,茅台不会着急或走捷径。 这是茅台即使一直坚持也要成立好几次企业的书。 ”。 李保芳说。
李保芳还提到了一组数据。 年,中国出口白酒1.72万千升,占白酒总产量的1.9%; 出口额仅为进口额的48%,为6亿5600万美元。 其中茅台出口创汇额占国内白酒出口创汇总额的65%。
“从茅台海外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只要我们的出口量赶上,这个比重就会进一步提高。 因为有市场,市场前景也很乐观。 ”。 李保芳说:“这个数据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考虑一个问题。 中国是酒生产大国、酒支出大国、酒文化大国,但我们的酒企业还不够,企业品牌还不够,国际化程度还不够,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
“进去”
年是深圳,年是珠海,最近两年茅台海外经销商大会陆续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有特别意义的地方召开,寓意茅台“走出去”的理念不变。
目前茅台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7家海外经销商,海外市场布局越来越完整。
李保芳说,“茅台不止要‘出去’,还要加大‘进去’的力量。 未来,不仅仅是让外国人使用茅台,还通过茅台这个媒体来理解中国的酒文化。 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为此,李保芳提出了“逐步减少空白点,继续减少发力薄弱点,进一步巩固稳定点”的海外定位构想。 在这次大会上,茅台进一步细化了定位措施。 也就是说,“市场开拓不要停止,特别要重点开发具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渠道特征、宣传特征、经验特征的市场。 “没有体验没有营销,没有互动传达”提高了开展品鉴活动的能力,除了卖酒,还无法与客户保持深入的互动交流。 创建模板,面向用户市场的酒店、餐厅和大客户,积极扩大高端市场”。
文化先行。
茅台已经在中国市场供应了,为什么还要大力扩大国际市场? 李保芳回答说:“茅台开拓海外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生意,还想通过茅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因此,尽管茅台酒的国内市场持续火热,我们将继续深化海外市场建设,以“文化茅台”战术推进企业品牌全球化”。
“要创造海外市场,文化必须先行。 “文化茅台”为了在渡海的同时扎根于海的另一边,必须迎来用户市场的“地气”。 ”。 李保芳说,必须选择结合点,寻找准切入点,进行文化的传达和输出。 要做到这一点,搞好“四个融合”事业很重要。 一是与主流融合,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比赛、大型公益活动等。 二是与艺术融合,茅台要素与艺术形式融合。 三是与风味融合,融合酿造工艺和各地烹饪的优势。 四是与时尚相结合,茅台企业品牌与世界流行要素相结合,目标是“以质量打动顾客,以文化吸引顾客,以服务维持顾客”。
标题:热点:茅台在国外也开始供不应求了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3/38192.html
下一篇:热点:从“卖电缆”到“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