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进博会,为你我勾勒未来生活模样
本篇文章140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周蕾何欣荣) 1996年,麦德龙正式进入中国,在上海普陀区开设了第一家卖场、开放式货架、热情的销售员,以及当时很少见到的进口葡萄酒,卖场人流交织,很多居民排队超市
今年国庆节前,这个“老卖场”再次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马德龙在中国的第一家新概念百货公司。 改造完成后,长蛇阵再次出现。 这次的居民不仅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0多种进口商品,还有欧洲市场流行的鲜榨橙汁机、入博会上的植物肉披萨,以及专业的葡萄酒专家帮助客人做出更好的选择。
横跨历史葡萄酒柜台,折射出中国居民进口费的一些变化。
根据商务部去年发表的《主要费用品供求状况统计调查分解报告》,中国79.6%的客户购买过进口费用品,其中41.7%的客户购买进口费用品的比例超过10%。
即将到来的第三届世博会是集中展示进口商品、技术和服务的大舞台。
“第一届入博会的了解还不深入,第二届应聘参展,第三届挖箱底也将把最好的最新产品送到入博会。 ”一位跨国公司高管的感慨,显示了进入博览会的“巨大磁力”。 正因为这样的“磁力”,才越来越多的“新朋友”。
进入博览会,感受到最“生”的生活
第一次进入博览会后,新西兰的新西兰鲜奶销售额增加了26倍。 原本陈列在中国的进口鲜奶花了8天以上,现在72个小时从新西兰农场排队进入中国客人的餐桌。 进入这种中国市场,深入三四线城市乃至偏远山区的“加速度”,来源于中国提高报关效率,激活跨境电子商务的“推动力”。
赞比亚蜂蜜、埃塞俄比亚咖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农产品也将在第三届入博会上登场。 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介绍,30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加了第三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也有很多公司报名参展。
进入博览会,是最“酷”的技术
跨国药企诺和诺世界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说,今年博览会期间,诺和诺的展位面积从去年的500平方米扩大到了700平方米。 除了展示已经在中国上市的14种创新药和9种创新注射装置外,包括基础胰岛素在内的许多糖尿病的全球创新成果也全部登场。
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介绍,在药品、医疗器械、高端费用品、汽车等领域,世界前十大知名公司大部分已经签约参展,还有数十家公司今后连续三次签约。
新能源汽车已经列入许多顾客的“购车名单”。 首次参展的力量世纪,与第四届入博会的参展准备同步。 力世纪集团主席何敬丰表示,希望通过参加博览会,展示3d打印车和新一代碳化硅双逆变器等“黑科技”,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
进入博览会,是最“in”的潮流
最“in”的流程是哪里? 我来自中西合璧。 1889年成立的来自法国巴黎的时尚企业品牌兰宾将在第三届入博会上亮相,带来很多第一次新产品。 其中,bumper运动鞋是中国独特的风格,被标记为“上海2021”。
玩具巨头乐高在第三届入博会上将带来“最有童心”的巨大装置——直径2米的“乐造星”装置。 9个乐高模型制造商花了242小时组装,花了51小时设置,还有来自上海、长沙、石家庄、武汉、郑州等地的100名中国孩子创作的创造性小模型,描绘了孩子们对世界的不可思议的想法和美好憧憬。
从以前的海外旅行到现在的家门口,从日常诉求到费用升级,对很多中国客户来说,购买进口商品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切利益之路,与时俱进。 进入博览会,描绘未来生活的样子。 更好的生活在向你挥手。
标题:热点:进博会,为你我勾勒未来生活模样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22/3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