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2-08阅读:

本篇文章91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刘诗平)天宝陂、龙颈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园围8日入选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迄今为止,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23处,成为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灌溉效益最显着的国家。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被选为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的天宝陂( 6月9日拍摄)。 新华社发(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给图)

天宝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龙江中段,建于唐代天宝年间( 742-756年)。 天宝陂水库体长216米,高约3.5米,其中150米是从唐修到明代的老水库。 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绝咸水利工程,现在仍灌溉当地1.9万亩耕地。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龙颈渠引洛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建于史载汉武帝时期。 由于在隧道工程中首次开发了“井渠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道,之后引洛灌溉费被传承下来,民国时期龙颈水路建设了罗惠水路,迅速发展,现在农田灌溉了74.3万亩。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堤引水灌溉工程。 东汉时代首次建设白沙堰,百余年间相继建设了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个堰。 目前,21个古堰继续发挥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27.8万亩。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桑园围城建在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北江、西江大堤合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础围水利工程,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 堤坝全长64.8公里,用地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从年开始设立,目的是整理世界灌溉文明的快速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总结以前流传的灌溉工程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的快速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被选为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的有来自印度、伊朗、日本、韩国和南非的10处灌溉工程。 现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到105处,分布在16个国家。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传承下来的古代灌溉工程含有深刻的科学哲理,是中国水文化迅速发展的宝物,对现在灌溉农业的迅速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和启示价值。 》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长陈明忠认为,保护、继承和利用这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灌溉工程,进一步发挥了古代人利用自然和人文科学造福当地人民群众的智慧,迅速发展灌溉工程的功能

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标题:热点: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8/34535.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