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2-05阅读:

本篇文章3003字,读完约8分钟

◆本报通讯员王锐记者张茉

辽宁省沈阳市水质污染补偿资金每年3743万元,年3077万元,年上半年1030万元,鞍山市年6857万元,年4007万元,年上半年530万元……

打开辽宁省《、、年水质污染补偿资金核定情况表》,记者最大的感觉是,近三年,辽宁省9成以上地级市的补偿资金额有大幅减少的趋势。 辽宁省在构建河流断面横向补偿新机制3周年之际提出的明亮的“答案”。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辽宁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春雷表示,从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来看,6月全省劣化v类水质剖面全面消除。 水质的改善是全省综合政策的结果,也证明了断面补偿机制真正起作用。 另外,从水质污染补偿额来看,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下降了一半。 这显示了政策的明显效果。 ”。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河流水质改善,断面补偿机制有效

鞍山市发生的南沙河与杨柳川和粮食输送河一起导入太子河,是横跨鞍山市的主要河流。 “以前这条(南沙河)是臭水沟,曾经受到沿河的大楼开发商和居民向省纪委投诉。 现在的南沙河夏天有荷花,秋天有候鸟,水草丰富。 两岸滨河公园是鞍山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课长崔锡训对记者感到感慨。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鞍山市河流状况的改善是辽宁省河流管理效果的缩影,也是辽宁省推进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横向补偿机制落地效果的重大成果。

没有独特的东西。 近年来辽宁省国内很多河流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抚顺市西南大顶子山班帽岭发生的北沙河流经本溪、抚顺、沈阳、辽阳4个市,在灯塔市河洪堡附近导入太子河。 年以来,北沙河全流域水质较差,特别是沈阳段和辽阳段水质持续恶化。 国考断面河洪桥,省考断面东羊角常年劣化v类。 因此,年以来,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设立了北沙河水质标准的专业班,对污水直接排放、雨污混合排放、家畜养殖污染、河道放牧、工业公司超标排放等多条河流污染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检查、大规模 今年4月以来,河洪桥剖面和东羊角剖面的水质都达到了。 北沙河水质实现质量飞跃。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海城河又称柳河,是流经东北平原南部、辽东半岛中部的偏北河流,是浑河水系太子河支流,水流都在海城市领土内,是海城市的“母河”。 由于流域内人口多,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凝聚等,海城河的河水污染严重。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海城市通过增加资金建设污水解决设施、划定禁(限)养区、实施“封口”行动、实施严格断面审查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海城河水质改善进程。 截至去年10月,海城河牛庄隆泉国控制断面已连续几个月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审查标准,年3月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历史性突破了河流污染防治。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理顺和执行主体的责任、政策杠杆的作用很突出

流域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件,要长期奏效。 辽宁省近三年来不断探索完全超过河流断面水质标准的污染补偿制度,切实推进水污染对策。

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辽宁省河流断面水质污染补偿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进一步落实各市主体责任,与理顺实行明确的横向补偿关系,健全奖惩机制,安排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以此为依据,年,省财政厅与原省环境保护厅研究制定了《辽宁省河流断面水质污染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构建了全省河流断面水质超标污染补偿制度。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新方法规定,当横穿市的断面超过标准时,上游市补偿下游市。 入海断面、重要支流河口断面超过标准的,由相关市政府补偿省政府。 特别是在国家建立省横断补偿制度之前,省断面超过标准的,由辽宁省政府确定向省河流相关市补偿。 到目前为止,辽宁省河流水质超额补偿责任都很明确,为补偿机制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河流污染对策问题系统较强,关系到上下游、左右岸及市县政府对策的积极性等方面。 另外,上下游地区政府是通过协商、协商实施污染补偿的方法,存在谈判周期长、协商期间短、履约来不及等问题。 因此,在探索实践、制定新方法时,辽宁省重视省级政府的统一推进,加强顶级制度设计,在省级层面建设平台、建设机制,省政府既成为“组织者”,也成为“裁判员”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关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波折,王春雷说:“在修改年断面水质污染补偿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从2008年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 2008年机制刚成立,规定省财政在年底统一扣除补偿资金。 各市认为没什么用,是财政体制的结算,扣除市财政的钱也没什么用。 由于制度设计有缺陷,政策的杠杆作用不明显。 ”。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因此,新方法规定,市与市之间的直接补偿资金不经过省财政,上游超标市直接补偿下游市。 关于对省的补偿,各市自行向省报告补偿资金预约报告。 以年为例,辽宁省核水质污染补偿资金21210万元,其中市与市之间直接补偿资金7003万元,市认识到向省支付补偿资金14207万元。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新方法的关键是调动大家自愿做的积极性,不是由省直接调动,而是由地方自愿缴纳。 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结合预算管理规定,要求最迟在第二年3月底之前,市生态环境部门、市财政联盟向市政府报告,批准兑付补偿资金。 履行方案的过程往往受到市领导的重视。 通过市的推进,各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行动,促进河流水质改善。 ’王春雷先生介绍。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以免让正直人吃亏。

辽宁省建立河流剖面水质污染补偿机制3年来,全省国考劣化v类剖面从年的15个下降到年的5个,年上半年全面为零。 相关市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限内积极支付超额补偿金6亿元(其中上游市对下游市2.1亿元,市对省3.9亿元),有效抑制了从上游到下游的超额污染行为,推动了全省河流水质的持续改善。 另外,全省污染补偿资金呈下降趋势,年全省核水质污染补偿资金共计2.12亿元,比去年减少0.58亿元,下降21%。 年上半年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0.6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左右。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科学明确补偿标准,建立加倍处罚的制约机制。 新方法建立了省统一明确基础处罚价格和增加处罚的刚性制约机制。 其中,干流断面水质超标处分基准价格为100万元,支流等其他断面水质超标处分基准价格为50万元,水质增加一个类别,增加两倍的基准价格。 另外,对劣化v类水质河流实施更严格的处罚措施,以10万元为基础,乘以相关超标因子超标倍数进行累计计算。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除了以改善水质为中心的目标外,“不让正直人吃亏”也是辽宁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的指挥棒。

根据一张年辽宁省河流断面水质污染补偿资金通知书,根据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提交的监测数据,年1月沈阳市浑河干流为家室断面退化v类,是超审查目标v类之一的分类,按照补偿方法,沈阳市为家室断面,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新方法的一大创新点是,在未按时支付补偿金的地区,补偿标准提高了10%。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对地方政府及时不主动补偿的行为,辽宁省的创新建立了处罚机制。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新方法规定,相关市收到超额补偿通知书后,必须积极补偿相关污染市等补偿对象。 对未在规定时限内积极支付超额补偿金的地区,补偿标准相应提高10%,通过省市财政结算强制执行,确保补偿切实执行。 通过建立区分自主补偿和非自主补偿的工作机制,“不让正直人吃亏”,使各市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履行河流水质超额补偿义务。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较设定了10%的差额政策,遇到了省法律制度监督管理部门的担忧和抵抗,做了很多工作。 不要小看这10%。 惩罚是做好事和做坏事。 如果不积极地做,我会承担后果。 奖是懒惰的。 迄今为止,全省没有不一起积极行动、不按时报告的。 10%的约束机制真的起着鞭策的作用。 ”。

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标题:热点:辽宁水质污染补偿资金为何连续三年下降?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5/3422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