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2-05阅读:

本篇文章2552字,读完约6分钟

辽河是东北的母亲河,但前几天饱受污染的困扰。 特别是支流东辽河流经的吉林省辽源市的市区区域,水体的黑臭、垃圾成了一片,成了当地人口中的臭水沟。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随着吉林省大力推进东辽河、西辽河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生态修复首次见效。 今年第一季度东辽河清国考断面达到了五种水水质。 这是自1986年河清断面成立以来近35年来,首次去除了劣化的5种水体。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最近科技日报记者进入吉林省,看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水清山美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一些变化。

清淌治理,仙人河取“臭”帽。

古人说智者享受水。 在很多城市,沿河居住是一种舒适的生活习惯。 但是吉林省辽源市71岁的老人陈茂民说,如果以前有人想住在河的一半,那只是不能和自己过。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半截河的正式名称是仙人河,是东辽河的一级支流,从北到南将辽源市一分为二,在主要城市引入东辽河。 8月23日,记者走近辽源市仙人河畔,绿树成荫,可以看到芳草盎然的美景。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但几年前,这里还是当地有名的臭水沟。 陈茂民想起当时仙人河的垃圾到处都是,河水又黑又臭,虾已经灭绝了。 “不夸张,很多人跑一点捂住鼻子过河! 住在河岸的居民,当然经历了很多痛苦。 ”。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仙人河形成臭水沟的原因有很多。 建设区污水管网陈旧,主管线污染不彻底,溢出、泄漏严重,雨污分离比例低是主要原因。 另外,两岸大量非法建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仙人河的水质恶化也在加剧。 年1月仙人川已经被相关部门认定为黑臭水体。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病有本,草有根。 底泥内源性污染是仙人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年以来,辽源市发动了清扫仙人河底泥的攻防战。 邀请专家小组访问辽源,制定科学的综合管理方案,全面启动45项污水管理工程。 年4月,仙人河底淤泥清淤工程开工。 工人们拿着防毒面具在城市各点开展清淤业,在十几公里的河段,实际上13万立方米的垃圾和泥已经足够干净了。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年6月27日,仅2个月和7天就完成了仙人河清泥工程,黑臭水体被全面去除。 另外,辽源市与雨污分流比例低的问题相比,将改造雨污管线,其中改造污水管道41.95公里,建设雨水管道31.06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所有建设复印件。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以前有污水处理厂过载运营的问题。 》辽源市水利局副局长于福俊表示,“目前污水解决厂的日解决能力从原来的10万吨增加到16万吨,根据出水水质水平a,氨氮稳定达到2mg/l以下,实现稳定运行,污水解决率从年的86.1%提高到95.81%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由此,仙人河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显着改善,提高,受灾的水生态系统正在恢复。 现在的仙人河不仅脱下了“臭”的帽子,岸边的绿影媳妇,锻炼和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 “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周围居民的心一直明亮着! ”陈茂民说。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涵养水源,进行百万亩大造林时

山水林、田湖草和生态系统曾经是共同体。 只有综合管理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美化生态环境,丰富人们的生活。

辽源市至今为止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说法。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地的扩张,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严重,长时间积累形成了管理难度较大的生态问题。

为了提高东辽河源和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保护黑土地,减少风蚀水流失,建设东辽河流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年辽源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百万亩造林工程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8月末,记者进入东辽县辽河源町、东丰县拉河町等地,原来种在杂草丛生的坡地上的苗木势头良好,绿意盎然。

退耕还林,百万亩造林,选择哪个树种非常重要。 辽源市重点推进了5311工程的实施:“5”是红松果林、以大榛子为主的坚果类、以黑果花楸为主的长白山果类、以元宝枫为主的木本油类、以橡树为主的放养类和以龙丰、龙冠、梨等为主的林果类。 “3”是其他经济林、林下菌菜和林下养殖。 两个“1”分别指绿化苗木的产业和生态旅游(康养)产业。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精选的树种不仅起到水源涵养的作用,而且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效益。

“在斜坡和河流两侧的缓冲带等地,以前以玉米这样的农作物栽培为中心。 但是农作物的根系不利于固定土壤,容易把表层土壤冲刷到河里,我们现在做退耕还林、造林的工作,不仅可以保护黑色土地,还可以保护山下的河流。 ”辽源市林业局副局长李东说。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未来,辽源市还将建立辅助林木良种培育系统、造林工程配套设施系统、森林防火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系统、“网络+”林业新闻化平台建设系统、森林资源监测与效益评价系统、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生态效应首次出现,湿地公园成了新名片。

东辽河的管理如火如荼,西辽河的生态管理也没有停下来。 进入吉林省双辽市七星湖公园,碧水清波映入眼帘,仿佛在江南水乡。 但是,第一批来的人很难想象。 这里原来是双辽市的放水路。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所有这些变化都将从今年3月26日开始。 为了避免直接排放污水引起西辽河流域或附近其他地表水体的污染,双辽市启动了西辽河双辽段水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尾水生态管理工程,总投资额达4800万元。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整个工程具体分为水库工程、湿地工程、氧化塘工程和建筑工程四个组成部分。 ”双辽市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高扬介绍。

由于使用了氧化塘加人工表流湿地综合工艺,尾水可以被湿地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净化,进一步提高水质,达到4种标准。 可用于工业、农田灌溉、市政用水和环卫用水。 “另外,部分湿地末端的水体可以通过溢洪口注入七星湖,进行生态补水。 ’昂扬地说。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目前,该项目建成了土方量28万平方米、近1万平方米的氧化塘、152米水库、16万平方米人工时钟流湿地、2251米堤防、2000米景观道路,同时基本完成了绿化工程。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高扬介绍说,尾水生态管理工程的建设给整个双辽町的污水提供了场所,具有很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而且,在调节小气候、维持水体自然净化能力、保护生物多样化、隔离带、蓄水兴利、环境污染物分解、提供生态旅游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在湿地水循环系统中栽培了80万株芦苇苗、20万株常绿鸢尾苗和大量乔木和灌木,建设了展望台和景观桥,方便游客休闲和欣赏。

生态环境的变化吸引了双辽市七星湖公园许多游客,多年不见的野鸭、水鸟、白鹤陆续回到这里,湿地公园成了双辽市美丽的生态名片。 (杨仑陆成宽周维海)

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标题:热点:35年来首次消除劣五类水体 辽河生态向好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5/34211.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