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看不见的地下水 看得见的保护网
本篇文章2384字,读完约6分钟
本报记者孙秀艳
核心阅读
地下水是我们生产生活依赖的重要水源类型之一。 复盖全国的地下水监测互联网正在建设中。
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下一个预防控制的要点是哪里? 最近相关部门发行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对很多人来说,周围没有井,感觉地下水远离自己。 实际上,地下水被污染后,会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影响人体健康,修复所需的时间也非常长。
最近,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宅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五个部门颁发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地下水污染防治作了系统安排。
地下水监视互联网逐渐完善了。
现在我国地下水水质的整体状况怎么样? 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道,全国31个省(区、市) 223个地市级行政区的510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 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优良级、良好级、良好级、恶劣级、极恶劣级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14.8%。
水利部门2145个台站的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好的台站比例为0.9%,良好的台站比例为23.5%,没有水质好的台站,不好的台站比例为60.9%,极差的台站比例为14.6%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事业基础,是客观反映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预防地下水污染源的重要支持。 但是,由于本来就缺乏完全的监视互联网,现在掌握的情况不足以弄清污染的所有房子的底部。
生态环境部土壤司的地下水处处长李明路告诉记者,迄今为止,与国家地下水管理相关的相关功能分散在各部门,不同部门围绕自己的职责定位开展了相关事业。 -年,原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共同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站2万多个,初步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控制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密度0.59个每百平方公里地下水监测
根据国务院机构的改革方案,生态环境部统一负责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承担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督责任,这为铺地统一完整的地下水监测网创造了有利条件。
“占地比公众想象的要复杂。 》实施方案的作者之一、生态环境部环境计划院水环境计划部主任助理刘伟江说,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地下水环境监视网必须与地区监督结合“二源”(饮用水源、污染源)监视。 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由于起步晚、基础薄,整合的监测井数量多、类型多、管理分散,因此为了满足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要求,各监测点必须逐一研究明确 在此基础上,必须首先进行试验,研究建立区域监督管理和“二源”监视相结合的地下水监视网。 因此,形成比较完整的监视互联网需要5~6年的时间。
控制地下水水质恶化的趋势是最紧迫的
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最容易受到地下水质量影响的是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人们。
刘伟江表示,根据《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从中国供水结构来看,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945.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81.8%。 地下水源供水量为1016.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6.8%; 其他水源供水量为81.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4%。 地下水源供水不足20%,但中国北方城市地表水、地下水的混合供水较多,因此供水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2012年开始在地级以上城市集中生活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水平还没有提高。
“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不能空白。 ”李明路说,他宣布了致力于处理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 加强城镇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村千吨万人(日供水1000吨,供应10000人以上饮用水)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调查判断、监测、保护区划定、风险源调查等事业,提高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水平
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地下水环境的质量才能保障饮用水的基本安全? 刘伟江表示,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美国地质调查局关于41个州的第932口公共供水井,随机调查了22%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是否超过标准,威胁人体健康。 根据现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状况、饮用水源水质的背景状况,实施方案设定了水源水质达到或优秀iii类比例整体的85%左右的制约性目标,到2025年在地级以上城市的集中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中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水质超标指标主要包括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ph、化学需氧量、“三氮”、氯离子、硫酸盐、氟化物、锰、砷、铁等。 刘伟江认为,考虑到许多地下水污染防治事业和复杂性、长时间性、地下水质量改善滞后,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通过采取各种控制源、风险管理和污染修复措施,基本上实现“控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的目标
地下水污染现场名单向社会公开
防止地下水污染不仅仅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任务。 环境风险防范、污染修复也同样重要,但两个事业的前提必须对污染现场有确切的认识。 方案必须确定,继续调查判断。 继续推进城镇集中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化工公司、加油站、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理场等地区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必须比较人为污染的地下水,进行详细的调查,判断污染倾向和健康风险,在风险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防御)事业。
在风险防范工作中,开展防渗改造,公布地下水污染场所清单,开展修复试验,实施废坑、钻井、井封井回填三项工作是最优先的。
实施方案的另一个辅助文件《地下水污染场所列表发表技术要求》看起来很技术性,但实际复印件非常引人注目。 “各省(区、市)必须在相关网站或公共新闻平台上公布逐年本行政区域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的地下水污染场所名单。 ”文件中的这一要求意味着将来公众可以查询污染现场名、所属区县、调查边界和面积、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超标情况、修复(防控)目标、维修措施和进度,这不仅可以积极防止相关风险,还可以防止污染
标题:热点:看不见的地下水 看得见的保护网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5/3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