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研究起草
本篇文章997字,读完约2分钟
董鑫
原标题:《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起草研究。
生态环境省29日召开了例行记者招待会。 会议发表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到这是生态环境部成立以来的第一份生态环境年度报告。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长柏仇勇介绍了公报的主要复印件。 大气方面,年全国空气质量稳定改善。 据政府公报报道,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微粒pm2.5浓度同比下降9.3%,为39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与周边“2+26”城市优良天数的比例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11.8%。 其中,北京优良天数的比例为62.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在淡水环境中,全国地表水1到3种水质剖面的比例比去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劣化的5种剖面的比例比去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 海洋环境中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定,管辖海域夏季这样的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3%。 在自然生态方面,全国生态环境优越,良好的县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4.7%,全国建成了2750个各种类型、不同水平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47.17万平方公里。 全国放射环境质量和要点设施周边的放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
据政府公报报道,年中国沿海海面比往年高48毫米,比去年略低,自1980年以来第六高。
另外,《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也于昨天发布。 这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整合到生态环境部后,首次生态环境部发表的全面反映我国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公报。
公报说,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近岸海域优质水质积分比例为74.6%,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
事业计划
联合六部委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胜负
关于下一步的事业计划,柏仇勇介绍说下一步要做两件事。 一是今年联合六个部委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胜负,通过监测技术大胜负提高各级各类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提高数据质量的核心是通过各级监督机构建立健全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因此这是核心。 外部检查主要起到警告、抑制的作用。 我们通过技术大比武,整体提高监视系统监视小组的技术能力,保证监视数据的质量。
二是将研究制定起草为《生态环境监测条例》,通过条例的制定,进一步确定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保护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标题:热点:《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研究起草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5/3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