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本篇文章1871字,读完约5分钟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蒲晓磊
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26日向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报告了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情况、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情况。
报告指出,虽然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仍然是一项长时间和艰巨的任务。 下一步是坚定贯彻新的快速发展理念,多次改变方向,力量不减,强调精确的污染治疗、科学的污染治疗、依法治污,坚决战胜污染防治攻防战,保持经济的优质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基本巩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环境状况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基本管理,生态系统结构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比较
而生态环境面临的困难依然艰巨——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战胜污染防治战的形势依然严峻
报告显示,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减弱,推进污染防治攻防战的力量放松,管理污染的动力减弱,放松环境监督管理的风险可能增加。 公司和相关部门的法治意识不够充分,依法管理环境污染,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不够充分,相关法律的普及不够充分,有些地方不知法、不守法、不依法的问题,有很多法律条款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报告还确定了年生态环境事业的首要目标,确保了污染防治攻防战的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第一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比较有效的管理 其中,“十三五”计划确定的生态环境行业制约性指标是污染防治战的核心阶段性目标,必须确保完成,同时环境质量必须持续改善,不能倒退。 另外,关于近岸海域的水质、自然生态保护、土壤环境风险管理、固体废弃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核和辐射安全等其他指标,也必须致力于如期实现目标。
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审计法
报告书在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时指出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审计执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
“积极配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推进长江保护法立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改,研究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森林法。 发表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方法,加快污染许可管理条例的制定,研究制定生态环境的监测、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管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等行业法规。 ”黄润秋说。
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审计业务规定》。 对6个省(市)和2个中央公司开展第二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审计,受理跳槽群众通报问题约1.89万件,已签订或基本签订了1.6万件。 很多环保的“一刀切”的行为正在被认真调查。 开展蓝天防卫战的要点区域加强监督定点的合作,向地方提出6.5万个涉气问题。
严格依法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全面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全国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29万件,罚款金额119.18亿元。 组织开展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昆仑4号”的特别行动,解决了16983起事件。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系机制,印发有关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处理问题的座谈会纪要,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共同挂牌,在现场处理大事件重要事件 各级法院审查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6.8万起。
如果有期限,要求迅速执行修正任务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与最高法、最高检查等部门和机关,以及相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法律条款和责任要求
报告指出,在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责任、加强要点行业和要点问题管理、依法建立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依法加强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持、依法推进政府公司公共政治合作等方面,加快执行
例如,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的责任,从强化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严格水污染防治法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执行。
在加强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方面,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第六条要求,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审查规定,建立拆卸警报、计划通报、监督审计相结合的流域环境管理综合监督机制,在各地落实水污染防治目标的保证书 根据第十六条的规定,经国务院同意,颁发要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和城市黑臭水体管理、渤海综合管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管理等行动计划或方案,分流域、行业确定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标题:热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5/3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