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垃圾转运站化“邻避”为“邻利”
本篇文章1120字,读完约3分钟
曾经散发臭味的垃圾转运站,现在已经成为环保的现代化解决设施。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环卫集团对小武基垃圾运输站实施了环境管理改造工程,包括除臭系统升级、景观提升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从“避邻”到“邻利”的惊讶蜕变。
建于1997年的小武基垃圾分选转运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自动化垃圾分选设施。 进入与东南四环相邻的武基运输站,眼前出现了连接玻璃窗帘和银灰色钢板的现代建筑物,科学技术充分,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到是与“垃圾”相关的工厂。
北京环卫集团副总裁陈永生表示,武基运输站承担着东城、西城、朝阳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的筛分解决和运输任务,运输能力达到2000吨/天。 “现在整个校园都很漂亮,不要以为闻不到气味。 以前不是这样。 ”陈永生说,运输站建设时间快,附近居民也少,因此存在露天作业、工厂没有密闭、除臭设施不齐全等状况。
随着周边居民小区的增加,对运输站异味和噪音的投诉增加。 “我年住在周庄嘉园社区。 这里离运输站很近。 我闻到了。 ’说到武基垃圾分类运输站,住在附近的居民李忠旭说:“家里很少打开窗户通风,不敢让亲戚和朋友来家里做客,特别是夏天很讨厌臭味! ”。 一会儿,我建议武基垃圾转运站用四轮声音吵闹。
垃圾转运站有一定的设计寿命,建设投资也很大,搬迁建议不太现实。 为了彻底处理运输站异味的影响问题,北京环卫集团从年开始进行全密闭除臭改造。 运输厂、粗选厂及引桥、地磅区、装箱区等区域实现全密闭负压运行,生产作业中产生的臭气全部集中收集和解决。
“看,眼前十几层楼高的设施就是生物脱臭塔。 ”小武基运输站站长张林介绍说,在塔内利用特殊菌液吸收分解臭分子,以达到除臭目的。 在排放平台、筛分厂等臭味浓度高的地区,收集的气体被输送到高能电子除臭机,用等离子除臭技术解决。 “我们的运输站每天工作16小时左右,除臭设备全天候工作,所有臭味都解决后,达到所有的标准排放。 现在,运输站周围什么气味都听不到了。 ”。
武基垃圾分选转运站改造完成后,李忠旭也感到了真正的变化。 “改造完成后,我们的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 武基运输站每周四设定为对外开放日,我也计划来现场参观,实地参观这所房子门口的现代化垃圾解决设施。 ”。
运输站走廊上有“京环宝”营养土展示台。 据工作人员透露,生活垃圾经滚轴筛筛选后,其中粒径小于80毫米的筛下物为有机材料,通过末端解决设施的特殊工艺加工解决后,可转化为园林绿化、花草栽培所需的营养土,环卫人专门将其作为营养土“京环宝”
现在,住在运输站周围的很多社区居民使用“京环宝”营养土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花,武基运输站真的成为了“环境友好型、社区友好型”的固废设施。
文/本报记者王斌摄影/本报记者魏顿
标题:热点:垃圾转运站化“邻避”为“邻利”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