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黑臭水体逐年减少 又见鱼虾跳白鹭飞
本篇文章1906字,读完约5分钟
创建亮点的大家的数量
广州是一个水建设、水出生、水美丽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事业。
年~年,广州黑臭水体连续3年减少。 年1~7月,广州市不追加黑臭水体,纳入第147条住建部监督管理平台,纳入维修计划的黑臭水体去除了黑臭。 从前的黑臭河流涌出,看到虾欢腾,又白鹭飞,水环境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通讯员赵雪峰
流溪川清澈见底
带着孩子用水抓虾
“从前那条清澈的底溪流回来了! ”说到本源支流的一些变化,在白云区大原村出生长大的徐丽红深深地感到:“两三十年前回来,终于有机会带自己的孩子去谷川抓虾了。”
盛夏时期,海珠湿地迎来了很多观赏菖蒲和荷花的市民。 随着周边河涌水质的改善,每年到海珠湿地的鸟类种类超过170种,白鹭成群跳舞。
位于珠江新城的猎德涌历史悠久,涌边两岸碧道已经建成,古色古香的石桥、栏杆、两岸祠堂古建筑等被一湾清水包围,更高雅。
近年来广州把水环境管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民生工程。 经过不懈努力,进入国家监督管理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已经全面清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被选为全国治水的典型例子,流溪河流域89条一级支流劣化v类的数量从46条减少到20条。 年5月市统计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在建设美丽花城过程中最有效的是“黑臭河涌治”。 广州市河长制湖长制事业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审计激励。 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的河湖、幸福河湖”的模型推广到全国……
河(湖)长制指挥推进城市生态功能的系统修复
广州指挥全面实行河(湖)长制的“一套机制”,按照网格治水和排水单元达成的“两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三个源头”的管理(源头污染、源头雨分流)
现在全市实行四级河长3030名,湖长828名,配置网格员18411名,形成了“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的多阶段。
今年1~7月,广州市12名市级河长巡逻59次,268名区级河长巡逻4165次,1020名镇街河长巡逻37857次,1865名村居河长巡逻187152次。 市民对全市治水事业的认识度、支持度、满意度逐年提高。 另外,新建污水管网11161公里,推进141个城中村的污染防止管的改造。 共建设20座污水处理厂。
多次污水同治今年管理128个积水内湿风险点
广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靠南岭余脉,南部是感潮河网地带,容易受到天文大潮、台风雨和风暴潮“三遇”的袭击。 加上高度城市化后,城市大面积的硬化降低了雨水的渗透能力,河流、湖泊、洼地等调和空间逐渐被占领,暴雨径流和河道洪峰流量增大,城市洪水风险加剧。
广州一再污染洪水同治理念,统一水安全和水环境管理。 完成珠江堤防使建设提高了182.26公里,占总建设任务的99.68%。 年整理了169个内湿风险点,到今年7月末完成了161个整备。 组织开展了珠江灌溉风险点检测,共检测了168个灌溉风险点,到年5月完成了所有整治。 今年管理了初步统计的128个积水内湿风险点,到7月末完成了61个整治。
大力推进“工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成立市、区排水企业,全面整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实现一体化、专业化的运维管理。 今年1月~7月,市、区排水企业共计巡逻了约27万公里,清疏养护约12796公里,修正了250处溢流问题。
据市水务局透露,到2025年,目标几乎是实现全市“小雨不积,不下雨,特大暴雨城市运行基本正常,妥善处理超标准降雨引起的城市洪水灾害”的城市管理目标。
控制水源雨水流失建设海绵城市。
控制雨水从源头流失是管理城市内洪水的重要手段,年来广州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事业,制定了《广州市海绵城市专业计划》。 发行并实施了《广州市海绵城市最近建设实施方案( -年)》、《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就业规则》等29份文件,建立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海绵技术规范体系。 并发表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市行政区域内各种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环节要求执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定。
通过减少雨水源,实现雨水当地消费和利用,全市宣传开展“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公路工程”、“水务工程”等588个项目,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灵山岛尖领域等示范区域。
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比较有效地预防城市内湿气、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计算了广州海绵城市建设的达标情况,预计到今年年底达标建设区面积将达到311.5平方公里,占23.5%。
标题:热点:黑臭水体逐年减少 又见鱼虾跳白鹭飞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