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绿色复苏将成为疫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篇文章1507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馀琅)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17日中国环境与快速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一带一路’和2030年可持续快速发展议程”特别政策研究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会议专家表示,在全球抗击疫情活动中,国际社会的合作努力更加强调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后疫病时代,“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复苏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绿色复苏成为疫病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各国都有韧性、包容、可持续快速发展机制,各国共有联合国的2
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实现sdg15方面没有进展,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一般会带来包括生物多样化风险在内的一系列可持续相关风险,将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是绿色的“一带一路” 研究表明,多边金融机构通过实施生物多样化的影响来判断风险防范,重视国际或国家承诺的应对,其遵循的“缓解措施水平”( mitigation hierarchy )和中国生态保护红外线政策的相似度最高。 专家说,“缓解措施水平”是指通过“不使用”、“缓解”、“修复”、“补偿”四个步骤降低生态影响。 中国和国际社会的生物多样化保护措施形成合作,是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实行生物多样化保护的重要措施。
研究表明,研究提出的绿色“一带一路”路线图从战术层面对接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快速发展方案和共同国家快速发展目标。 从项目层面看,建立基于科学的项目风险判断和管理机制,确定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判断方法,金融机构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要点纳入项目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绿色金融
在上述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路线图的框架下,比较了可持续快速发展目标15(sdg15 )和生物多样化保护,在这次研究会上,专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提案和sdg15与生物多样化条约对接的政策建议。
一是聚焦环境影响,提出完整的“一带一路”项目分类管理。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目标15及《生物多样化公约》对接,根据“一带一路”绿色快速发展国际联盟开展的“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快速发展指南”研究,对“一带一路”项目分
二是完全的政策工具,建议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连接“一带一路”和sdg15的重要工具。 支持共同建设国掌握生态红线,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红线那样的土地利用战术计划。
三是提出使用高环境标准,把生物多样化保护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环境影响判断的重要部分。 项目必须符合所在国的生物多样化标准、中国和项目所在国都是缔约方的国际条约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制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投资融资的大体。
四是开展环境风险判断,明确环境影响判断有重大生物多样化风险的项目建议根据缓解措施水平采取措施。 判断风险等级,根据“不使用”“缓和”“修复”“补偿”四个类别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
五、建议加强协同机制,建立“生物多样化保护”管理和融资框架,落实和监督“一带一路”建议和sdg15对接。 根据自然处理方案促进可持续快速发展目标的比较有效的联系,发挥与sdg13气候行动的协同作用,逐步减少煤电等高碳领域的投入,研究制定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指南,保护绿色环保低碳
记者认为中国环境与快速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一带一路”和2030年可持续快速发展议程特别主题政策研究项目是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周国梅、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快速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在中国的李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快速发展中心、美国波士顿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外交学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核心专家共同完成了研究。
标题:热点:绿色复苏将成为疫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