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本篇文章1887字,读完约5分钟
重污染气象应急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
全国三大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监视终端)
-年3个秋冬“2+26”城市pm2.5成分的特征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视终端)
全国和要点区域pm2.5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生态环境公报、中国环境监视终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术思想,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向污染宣战,动员了社会力量的广度、管理能力的强大、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前所未有。
大气污染对策
比较近几年来雾霾频发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气污染管理进行了战术部署,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战胜蓝天防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事业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 各地区各部门态度坚决,行动有力,处理了多个想长时间处理、没有处理的问题,做了多个过去想做、没有做的大事。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钢铁落后的生产能力为2.55亿吨,1.4亿吨的条钢全部清零。 全面排除和完善“散射污染”公司。 全国8.9亿千瓦煤电机集团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占煤电总设备容量的86%。 6.1亿吨左右的粗钢生产能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二是加快能源结构优化。 严格控制煤费总量,煤炭占一次能源费的比例从去年的67.4%下降到57.7%。 淘汰燃煤锅炉23余万台。 中央财政支持“2+26”城市和汾尾平原冬季清洁供暖,完成散煤管理近1800万户。
三是加强“车、油、路”的统一。 累计淘汰黄标车和旧二手车2700多万辆。 全国城市新能源客车保有量从每年21%增加到59%。 全面实施汽车国ⅵ标准、供应国ⅵ油品。 年全国铁路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7.2%,为43.2亿吨。 京津冀地区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6.2%。
四是加强区域联合防卫联合控制。 连续三年组织要点区域开展秋冬大气污染攻防行动,协助要点城市监督,对公司实施绩效分级管理,实施应急联动,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合作,探索挥发性有机物的管理途径。
五、实施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对策专家。 三年来,阐明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的运输规律和主要来源,为下一步精确污染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要点区域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
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成本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改善。 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下降了20%。 要点区域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以京津冀和周边地区的“2+26”城市为例,年pm2.5浓度比上年减少28%,重污染天数减少45%,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减少44%。 北京市pm2.5浓度从8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43天下下降到4天。
各种对策的效果也表现在pm2.5成分浓度的一些变化趋势中。 以京津冀和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例,-年秋冬,地区内pm2.5的主要成分浓度低于-年秋冬,其中有机物和硫酸根离子减少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1%和42%,证明煤炭燃烧管理取得了显着效果
我国在大气污染管理方面所作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积极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 年3月,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主任乔伊斯·苏亚尔说:“中国表现出国内大气污染对策无与伦比的领导作用,在推进自身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也致力于加强其他国家的行动力。” 中国领先,激发全球行动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
我国也高度重视臭氧层保护和臭氧层消耗物质( ods )行业的履约义务。 近30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停止生产和采用全氯氟化碳、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和甲基溴,超额完成第一阶段氢氯氟化碳淘汰任务,完成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 根据中国、美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学者共同发表的复印件,中国从1995-年到年累计减少1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为保护臭氧层和减少温室气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大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自以为是。 中国深入参与世界环境管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处理方案,吸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推进建立尊重自然、绿色快速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者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击相关中心副主任。
标题:热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