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让垃圾变废为宝
本篇文章1103字,读完约3分钟
垃圾是放在错误地方的资源,当务之急是把垃圾转化成可利用的新资源,推进垃圾的分类。 根据住建部、发改委等9个部门共同发表的《关于在全国地震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事业的通知》,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地震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事业。 《通知》要求到年为止,46个重要城市基本上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解决系统。 到2025年,全国各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解决系统。
上海市于去年7月1日实施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强制进行垃圾分类。 条例明确了市生活垃圾遵循“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 目前上海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市民们积极履行分类义务,许多居民养成了自觉分类的习性。 居住区和单位分类的达成率预计都将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年末的95%。 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介绍,为了深入把握“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全力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密切依赖基础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上海垃圾分类的长期常态机制。
北京市把垃圾分为厨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家常菜垃圾分类量大幅提高,10月份家常菜垃圾分类量从《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加到3946吨/日,增加到11.7倍。 随着源流分类和源流减量措施的加强,进入基层解决设施的其他垃圾量同比减少了32%。
为了推进垃圾分类的持续进行,北京市不断开展完整的分类投入、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解决的精细化管理系统,提高了“桶”、“车”、“站”、“楼”全链垃圾分类设施的设备改造,创造了规范方便的分类条件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总结日常检查、行政执法、12345热线、媒体曝光等多渠道反映问题,建立问题登记表,形成结算、审计、结算机制。 鼓励社区成立垃圾分类专职巡回小组。 通过“红黑排行榜”、积分奖励等多项奖惩措施,提高居民分类参与率和正确投入率。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维持在100%,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逐步提高。
垃圾分类不仅孕育了保护绿水青山的公益事业,也孕育了产业快速发展的机会。 11月1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称“促进生活垃圾解决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运用产业化的思路,实现垃圾分类的持续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成都市整体建设了2000个再生资源社区垃圾箱(点),28个可回收物筛选设施,70个垃圾分类相关公司。 成都市积极培育市龙头公司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促进垃圾分类产业化快速发展,提高垃圾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标题:热点:让垃圾变废为宝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