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京西挖煤人,变身植绿人
本篇文章1848字,读完约5分钟
京西林场在煤矸石地新造林。 本报记者施芳照
“三埋二踩苗会扩大根,新栽的树会更容易生存”,挖洞、种苗、填土,48岁的韩国乍一看是植树的好胳膊。 在那之前没有人能想到他和煤矿交往了22年。
自1995年进入京西矿务局以来,他看到了不离开大沟而辗转三个煤矿,山沟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随着京西千年的采煤史划上句号,他和近百名矿工一起变成了林场职员。
矿工跳槽到林场工作人员
北京西部煤很多。 根据史料,这里从辽代开始采煤。 有名的京西古道有专门运送煤炭的道路。 19世纪后期,随着机械动力的应用,矿区开始迅速发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沟峪、木城溪、大安山、大台等煤矿建设生产,为首都继续供应煤炭,部分销往海外。
经过千年煤炭开采,对生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多地方含水层断了,山很松,泥石流来了就可以冲路。 ’老矿工们为矿山的危险捏着汗。
“绕了一圈路,脸很黑。 穿上白鞋,不久就黑了。 ”徐长青是出生长大的门头沟人,在木城溪煤矿工作了近30年,虽然矿山收入很好,但生活也很稳定,但是污浊的空气总是不舒服。
应疏散首都以外功能的要求,年采煤矿业全面退出北京。 年10月,长沟峪煤矿关闭。 年12月,木城涧煤矿关闭了。 年5月,大安山煤矿关闭了……京西最后的煤矿也是北京最后的煤矿大台煤矿,预计于年9月安静停产,年下半年正式关闭。 那时,京西千年的采煤史划上句号。
随着煤矿逐渐关闭,矿区的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年5月,原属煤矿公司的17.46万亩国有林地被归类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挂有“京西林场”和牌,开辟了矿区绿色快速发展的道路。
“过去,煤矿公司也种树,最先生产采矿用的坑木。 之后,坑木被钢材取代,林子不再增加。 ”京西林场副厂长高杰介绍说,年底前矿区森林采伐率为31.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
得知煤矿将关闭,年,李长青和同事们一起考了京西林场,成为了林场职员。 之后,近100名矿工来到林场,成为了植树人。
矿区计划建设森林公园。
接近正午,尽管是秋天,但一晒太阳就觉得热。 在被煤矸石染成黑色的地块上,工人们挥舞着铁锹出汗。
“嗯,那是今年种的油松! ”沿着韩孝国的手指方向,数百棵手腕粗的小树正长着。 在煤田里种树很难。 工人们必须先在地面上挖一个直径780厘米、深约半米的栽培洞,然后把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好土回填,然后小心地把一棵树苗种在洞里。
用水也是个难题。 山区缺水,即使在雨季也不能满足大规模造林的需要。 为了“治渴”新种的苗木,工人们从山脚到山腰挖了200多个蓄水池。 开车拉10公里外的坡岭水库的水进入蓄水池,用水泵一级一级地送上山。 在海拔最高的地块中,可以使用5级水泵向植树场所送水。
绕过山顶,铃响了,对面来了一支骡子队。 “路又陡又窄,只好用骡子往山上运树苗。 ’工人杨术伟黑黝黝的脸上挂着大汗,“走来走去,从头到脚都湿了。 ”。 山上很多地方没有路,车辆不能把树苗送到山上,都要花5个小时骑在人的背上或骡子上,往返于远处的山头。
杨文化今年夏天特别忙,每天早上很早回来。 “来林场从头开始学习,一边做一边思考。 ”杨文化年轻的时候,在木城流煤矿井下测量,干了10年。 “每天穿着干净的衣服下井,出来只有牙齿变白了”来林场短短三年,接受了森林防火、育儿、病虫害的防治,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多方面的手。 “树多了,空气好了,不用担心刮风吃煤灰了。 ”。
通过开展京津风沙源管理、新百万亩造林等工程项目,京西林场3年内完成了绿化造林2.5万亩。 区域内宜林荒山面积从4.2万亩减少到1.7万亩。 另外,森林育儿4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今后3~5年,京西林场的宜林荒山将实现全部绿化,森林采伐率将上升到60%以上。 ”高杰松了一口气说。
山绿了动植物多了。 久违地出现的褐马鸡、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来了,狍、黑斑羚、灰林鸦、苍鹰等近30个国家二级保护兽类、鸟类成了林中的常客。 另外,林场职员相继发现槭树叶铁线莲、独根草、房山紫罗兰等珍贵的野生植物。 从2010年开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计划在京西林场建设生物多样化示范基地,通过疏伐、灌木补植等措施为动物创造更好的栖息环境。 “林场野生动植物的丰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标志。 ”中心主任赵翔说。
未来,结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京西林场将建设为集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虽然离北京市内很远,但深藏在群山中的这片森林将是市民休闲、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标题:热点:京西挖煤人,变身植绿人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