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强化“双师”素质 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本篇文章1763字,读完约4分钟
■学习贯彻学习大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发言精神笔谈专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寄予厚望,而且提出了多项措施建设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系列确定要求。 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大总书记又向全国许多教师发了言,希望许多教师“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做法,不断提高教师育人的能力”。 这为加强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提出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关键在于“双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来源。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连续两个周期实施职业大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规模和质量,培养了许多专业领袖和教师。 年,中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超过135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超过48万人,比例达到35% :中职专业教师超过84万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2%。 高职专职教师超过51万人,“双师型”教师比40%。 根据教育部教职工所开展的全国职业大学教情调查,目前职业大学教师队伍总体表现出教师良好、优先职业比例高、学历整合性好、工作效能感和认可感好等特点,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但是,随着专业升级、课程更新、生源多元化,职业大学教师能否教书,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 例如,由于体制方面的“天花板”,职业大学的教师总量依然不足,特别是高职扩大后,必须增加数万名教师,有些职业大学的学生没有达到标准。 由于收入分配的“玻璃门”,职业大学的绩效工资制度还不完善,职务制度的改革必须深化。 由于校企双向通信的“旋转门”不畅通,所以没有建立想招募的人不能进入、可以进入的双向流动机构。 另外,许多教师面临着知识更新困难、技能实践薄弱等问题。 调查显示,职业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公司经验不足,职前准备不充分,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学校归属感、工作获得感、工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攻防、爬坡跨越坎的重要时期,也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高质量和附加值的机会,重要的是阐明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和难点,切实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多次培养训练抓住双手。 为了优化布局结构,鼓励有条件的高质量高职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类大学或开设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支持按高水平工科大学专业行业培养职业教育教师,到2023年,在专业教师中“双师 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公司实践基地,每五年实行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定期派遣职业大学专业骨干教师去海外研修访问学。 要结合“1+x”证书制度的试行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培养路径更科学,培养水平逐步提高,培养机构探索更多样化的新途径。
发挥校企的两个积极性。 为了扩大教师的来源途径,今后的新教师大致要向具有3年以上公司经验、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公开招募。 鼓励职业大学聘请公司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支持职业大学面向社会和公司自主招聘兼职教师。 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完全建立“固定岗+移动岗”资源配置的新机制,选定和建设兼职教师库。 依托产教融合型公司等,推进校企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公司实践基地,为职业大学教师每年提供至少一个月的实训。
评价良好的指挥棒。 要落实“深化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健全层次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教育者完成使命。 健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录用、考核等评价标准,强调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育能力,完善重视教师育人实绩的教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职业大学教育的实务诊断和改进机制。 发挥教育能力比赛“在比赛中教书”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第三者评价的作用。 改革职业大学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打破“五唯”倾向,将公司生产项目实践经验、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 改革完全职业大学绩效工资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职业培训、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依法取得收入。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适应了从数量普及阶段加快内涵快速发展阶段的要求,全面深化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能力,优秀人才教书,教师全员发挥其才能。
(教育部职成司党支部书记,司长陈子季)
标题:热点:强化“双师”素质 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4/3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