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故乡的花鼓潭
本篇文章815字,读完约2分钟
□何俊
花鼓潭名儿美,景儿也美,就像美丽的传说一样,长久地留在笔者的记忆中,直到家乡兴起“一日游”,真的下定决心去考察了。
有一天春天,笔者坐渔船接近传说中的古潭后,突然注意到了。 每次回到家乡,船过洞庭,进入海湾的长芦苇林时,不是都擦过了这个潭旁边吗?
夹着森森苇的这座古潭,与人们常见的水潭大不相同,如果渔家不指向迷津,即使与那一面见面也不知道是“潭”。 从表面水域来看,它只不过是拐了两条弯的河,河的一边是行驶的轮船、飞艇。 另一边是静静地睡觉的芦苇棚和渔船,怎么也看不见“潭”的影子。 当自己真正明白了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花鼓潭的奥秘。 这潭与潼水洪道相连,以河床中心为界:东边是河,西边是潭(被洪水冲刷的)。 河和潭的景色也明显不同,东边是黄金水道,西边是“小鸟天堂”,就像两个世界,又有趣!
站在潭边,静观两岸绿帐和火蓼之花,想起离这里只有7里短距离的书院洲时,我暗暗叹息:现在要保持天然的美丽,比上天难啊。 不是吗?相邻书院的洲头,从前是“白鹤横江点如雪,苍鲸喷泉如潮”的洞庭胜景。 少年范仲淹读书的兴国观也在这上游鹳港的高阜之上。 明代孙斯亿画范仲淹读书台的诗说。 “小范书堂古渡前,古炉朝暮夹克寒烟。 映段枫叶红如火,岸边芦苇周围如棉。 ”这是值得后世珍惜的地方,但现在脸完全不同了,车上的水马龙早就取代了绕岸的芦苇,古书台也就像黄鹤一样。 啊,鲸港大桥建成了,但周边的古意也消失了。 不能“天人合一”“共生共荣”吗?
眼前的花鼓潭还是一种古风习俗,似乎“复活”了宋姿:碧城延绵,寒鸦飞舞。 麻雀水飞,鱼水下游,使这里的自然景观模糊,还是像黄色史诗中记载的那样,使人爽快,忘记潮流。
花鼓潭和上游的书院洲,只有7里远,水相通,古老的环境也差不多,但现在的状况有天壤之别。 不久,只隔了浮华的人类烟花,就保持了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生态环境。 这么想的话,偏向一角的旅行者也很幸运。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乡县人民法院)
标题:热点:故乡的花鼓潭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9101.html
上一篇:热点:法官也需要孤独
下一篇:热点:执行法官李欣的“多面”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