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钟教你做公关:老板该说点啥?
本篇文章2636字,读完约7分钟
如果你更加关注科技媒体,你会发现一个非常鲜明的现象,那就是科技媒体中很大一部分公关文稿都是对“老板”的采访。
这种现象似乎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而出现的。原因无非是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因为没有人了解互联网行业,一群企业家屌丝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只能走遍世界为自己的项目摇旗呐喊。
最典型的是马云。
因此,微博上有一段话,“听马云的演讲经历了从发光到开花的过程”。
在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家已经形成、格局稳定的情况下,当年在全中国为自己呐喊的互联网屌丝,如今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巨人,自然也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然而,随着互联网创业趋势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把“老板出来说话”作为一个顶级公关事件。秉承“创业就是团队”这一简单的公关理念,中国各种规模的互联网初创企业的老板们已经走上了在全中国发表演讲的道路,仿佛他们自己的企业不是开发新产品,而是创业培训。
当然,公司的创始人直言不讳没有错,但大多数时候,这些创始人不知道面对媒体或公众时应该说些什么。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创始人每天都在中国各地发表演讲,但沟通还是没有改善,还耽误了很多生意。”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老板应该说什么”?
作为一个专业的公关人员,在输出内容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出口商的主体身份和地位。
也就是说,你在为谁说话?
如果我们按照不平等信息的等级来分析,公司的创始人通常站在最高的层次,其次是公司高管,然后是公司员工。公众处于信息接收和传播的最底层。
这里有一个公共关系层面的问题。
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看一个品牌,其整体形象最重要的元素包括:用户责任、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这时,当品牌输出信息时,它将对信息源的位置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按照逻辑的观点,公司的员工不仅是工薪阶层,也是直接为用户服务的人,所以从理论上讲,他们是最能感知用户体验和兴趣的人。因此,公司的员工是自然用户利益的代言人。
企业高管或以品牌名义发布的信息应代表员工和行业的利益。原因是,一方面,虽然员工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相对高点,事实上,没有稳定可靠的信息输出。作为一个群体,他们需要有人为自己的利益说话。另一方面,代表行业利益的信息输出可以夺取行业话语权,给公众留下行业发言人的印象。
公司或品牌的创始人不仅要展示他对行业的透彻理解,还要向公众传达品牌的社会责任。因为对公众来说,企业家为自己的公司或行业说话是一种自然的“利己主义”。公司发展得越好,赚的钱就越多,这与公众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创始人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主动性是品牌最合适的公关基调。
在定义了公共关系的维度和每个角色所代表的自然位置之后,可以清楚地部署公共关系实施中的内容分发。公共关系维度的确认不是工作内容的划分,而是为公共关系战略提供输出行为准则。
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对品牌信息输出的态度是相当不同的。
对公众来说,“员工”会犯错误。从同理心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因此,许多由员工疏忽或个人问题引起的公关危机可以通过高维度的品牌输出轻松解决。
从行业利益的角度来看,“品牌”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犯错。品牌错误的可接受范围仅限于满足用户利益的前提,不涉及主观误导的开发错误。如产品故障、错误的开发计划或错误的运营策略。
一旦公共关系的层面上升到公共利益,公司或企业的创始人就不能犯错误。因为任何违背公共利益的信息一旦被传播出去,就会被公众贴上“损人利己”的标签,从而失去公众的信任。
公共关系维度确认的另一个含义是,它决定了具有不同信息输出角色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范围。
对于一家公司的小员工来说,谈论企业规划和行业发展往往难以令人信服。然而,当遭遇用户利益的损失时,品牌或公司创始人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是符合公众期望的。
在公共关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在公共关系维度上犯低级错误的案例。
例如,去年“优酷在熊海子追气球”事件中,优酷员工与外部电影制作团队的矛盾导致了公关危机的出现。本应在用户利益层面解决的问题,优酷错误地将这一危机提升到品牌层面,并通过一系列违背公众期望的公关行动保护员工,导致优酷在第三方视频制作集团的品牌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例如,几个月前,在“阿里巴巴退休员工评价事件”中,阿里在互联网行业的品牌信任危机是由内部管理失误造成的。本应在品牌层面解决的公关危机,以马云发出公开信和几名程序员支持这一方案的戏剧性结果而告终。把责任推到员工层面,却把危机提升到公众利益层面,这是不真诚的。
让我们回到话题上来。
作为拥有最大活动权力和最灵活的公共关系身份标签的公司创始人,他应该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公司的创始人是雇员、主管和老板。他所扮演的公关角色应该随着品牌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当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市场环境中有很多强势人物时,公司的创始人首先应该表现出员工的公关特征。
一方面,它表达了创始人对用户的重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向公众展示他们在一线实施中积累的经验。此时,由于品牌声音小,公众影响力不大,即使出现公关危机,创始人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参与公关实施,利用人格魅力和创始人身份做出有效回应。在这个阶段,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恰当地展示创始人的个性和特点。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在行业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时,创始人应该表现出的公关特征应该逐渐向抓住行业代言人的目的靠拢。这时,创始人所表达的观点应该倾向于代表行业利益,对行业未来表达更多的想法和意见,而创始人的个性特征应该逐渐弱化。由于互联网初创企业通常从一个特定的垂直领域开始,在输出内容时,他们应该遵循从小行业到大行业、从垂直领域到平台领域、再到互联网领域的主题路径。
当企业发展到行业领先地位并在自己的领域拥有绝对发言权时,企业的创始人在传递信息时应尽量避免个人特征。因为在公众眼中,行业巨头应该承担更多的行业发展使命和社会责任。这时,创始人的头脑、抵抗压力的能力、他对行业未来的看法以及他对公众利益的承诺已经成为公众最关心的内容。
由于创始人可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时改变自己的身份,只要把握好每个时期信息输出的重点,辅以一些降维的公关内容,就可以轻松应对媒体和公众的各种信息需求。
我上面所说的是一个公司把创始人作为其主要信息输出渠道的优势。同样,使用这种单一的信息输出口径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也就是说,创始人也会犯错。
从品牌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约束创始人和品牌的最大风险来自于由创始人自身行为特征引起的舆论。(网络公关公司)
标题:分分钟教你做公关:老板该说点啥?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