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把握慈善事业定位 推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本篇文章2797字,读完约7分钟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蒲晓磊文/图
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慈善法是我国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法律。 为了深入理解四年多慈善法的实施情况,处理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依法改善慈善事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今年开始了慈善执法检查。
8月31日至9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白马赤林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慈善执法检查组在山西开展了执法检查。
9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慈善执法检查组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红十字会进行了检查。
5天内,执法检查组先后前往太原市、临汾市、运城市,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随机抽取等方法,制定辅助法规、慈善团体成立和迅速发展、慈善募捐和捐赠、慈善服务、慈善新闻公开、慈善促进措施
白玛赤林在执法检查中强调党和国家重视慈善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慈善事业在党和国家整体事业中的水平提高,作用日益凸显。 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正确把握慈善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全面贯彻实施慈善法,推进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和迅速发展。
优化健全的辅助法规慈善环境
慈善法确定慈善团体设立、登记管理、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标准等复印件,授权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辅助法规或制度。
执法检查组表示,目前法律实施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慈善法律相关辅助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是否确立健全,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引起重要关注,推进完整性。
山西省政府副知事卢东亮在报告情况时表示,今年山西省将《山西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作为立法的要点项目。 在广泛调查、反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草案,目前草案已提交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计年底前通过审议。
卢东亮说,条例草案的要点规定了政府、政府部门、社会促进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相关措施,更细化慈善法的贯彻执行,为慈善法的贯彻执行提供系统的全面辅助措施,有助于推动山西慈善事业的迅速健康和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山西的志愿者立法事业也值得关注。 早在山西省发表了《山西省志愿者条例》,年国务院的《志愿者条例》实施后,立即修改了《山西省志愿者条例》,从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山西在慈善立法辅助法规中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执法检查组成员的肯定。
“在前期的调查中,慈善法规定的少许促进措施,例如法律规定的税收政策、对扶贫慈善活动的特别优惠政策等,有些地区和机构不理想,慈善团体迅速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山西在依法制定和执行慈善促进措施方面的经验是肯定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贤良说。
既要保护严格的监督管理,也要保护激励。
慈善的一个重要优点是用社会捐赠的钱进行慈善活动。 慈善财产的录用情况、效果如何,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慈善监督事业的开展情况是这次执法检查的要点复印件。
在听取山西省慈善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时,执法检查组对其中一组数据提出了疑问:迄今为止,山西省已注册认定慈善团体139家。 年以来,306个慈善团体根据要求提交了年报,145个慈善团体根据规定在慈善中国网络上公布了年报。
“根据慈善法的规定,慈善团体每年必须向注册的民政部门提交年度实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 但是,从资料数据的总结来看,很明显并非所有慈善机构都提交年度实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 那个理由在哪里? ”。 执法检查组的成员问。
“关于这件事,我们在整理报告资料时也进行了观察。 审计结果表明,没有提交年报的慈善组织在登记后也没有开展慈善业务。 卢东亮解释说。
近年来,山西省采取了年报审计、日常检查、抽查、等级判断、信用监督管理等多种玩法,全面加强了慈善团体的监督管理,初步形成了对慈善团体的监督管理体系。
“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了吗? 是怎么解决的? ”。 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吴小丽问。
“对发现问题的慈善团体发表了约16家、整改通知书10家、行政处罚1家、异常名单20家、重大违法失信名单1家。 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慈善组织财务状况的监督管理,委托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22个慈善组织进行了特别的提取审计。 ”卢东亮说。
除了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外,山西还重视立法保障和政策激励。 新修订的《山西省志愿者条例》确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把志愿者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计划,把志愿者事业快速发展所需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另外,在政府推进慈善团体服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优惠。
执法检查组的成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郎友良说,慈善团体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小过失可能对全领域的公共说服力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慈善活动依法进行。 另外,要完善监督管理手段,依法监督,营造适度宽松的制度环境、舆论环境,保护和激励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
加强普法,使更多人参加慈善活动
实施慈善法必须把这条法律放在大众心中,让更多的人参加。
慈善法规定每年的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 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郭军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展慈善执法检查是深入理解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有关方面的法治观念,履行法定职责,实行法律责任
慈善法出台后,山西省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梁香草对照相关规定从推进活动、接受捐款、发布报纸等方面,完成了多年的敬老活动。 成立时只有几个人的这个协会,现在迅速发展到1457人,最年长的志愿者是80岁。
梁香草表示,协会将事业重点放在孤立、空巢、残疾、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菜单式志愿者服务,购买米面粮食等生活用品,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文艺表演等服务,理发、与老人对话、简单
“对我们来说,慈善法的最大作用是教我们如何正确地进行慈善。 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服务的老人也参加了我们的志愿者队,有人捐钱,有人做缝衣服等工作。 通过慈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慈善,这在慈善法发表后尤为明显。 ”梁香草说。
近年来,山西省在“七五”普法、慈善主题活动、组织学习训练、扶贫重大任务、推进慈善文化建设等方面广泛普及慈善法。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组织推进活动达100余次,参与群众达10余万人。
除此之外,不足之处也同样存在。 临汾市副市长闪建国在情况报告时坦言,慈善法的普及教育方法需要创新,一点大众对慈善法的认识还不够,现代慈善理念还没有全面确立。 山西省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志中在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目前慈善法进入教育的机构、社区、学校的能力还不够,专家知道的很多,但平民知道的很少,全民慈善气氛的建设和培养
对此,执法检查组的成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杨震生认为,慈善法的推进事业极为重要,今后也要加大普遍的力量。 特别是要比较解读不同的普遍对象和重要的法律条款,积极推进慈善法,深入人心。
标题:热读:把握慈善事业定位 推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6973.html